海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定制定机关: 海南省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现行有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03.06.09 施行日期: 2003.07.01 题 注 : (2003年5月1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6月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65号公布) 全文 第一条为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的市、县、自治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劳动保障、监察、统计、物价、审计、工会等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协调、检查、监督等工作。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组织受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第四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具体来源包括: (一)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的资金; (三)社会捐赠、赞助的资金; (四)工会安排的送温暖资金; (五)其他资金。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每年年底前,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数量、本年度上级补助金和年终资金结余情况,测算并提出下一年度资金预算,经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纳入“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虚列预算,不得挤占、挪用,确保资金按时到位。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给本省的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和省级财政安排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各市、县、自治县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数量、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绩、财政困难程度和努力程度以及中央直属单位、省直属单位困难城市居民分布情况等因素,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办法补助给各市、县、自治县。 第五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宿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煤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各市、县、自治县制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的家庭收入,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抚养关系,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包括以下内容: (一)各类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其他劳动收入; (二)离退休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养老金、失业保险金; (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 (四)继承、接受赠予的财产; (五)储蓄存款利息和有价证券的股息、红利; (六)出租或者变卖家庭财产获得的收入; (七)因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获得的收入; (八)其他应当计入的家庭收入。 第七条申请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家庭收入人均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二)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或者参加劳动的; (三)家庭成员中有吸毒、赌博的; (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动态管理。计算家庭收入,应当按照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时前3个月收入的平均数额计算。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受委托的组织应当每3个月重新核定领取保障金居民的家庭收入,并及时函告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领取保障金的城市居民户口迁移时,应当自户口迁移之日起30日内到原户口所在地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保障待遇变更手续;逾期不办者需重新申请。 第九条城市居民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由申请者户主向户籍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受委托的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填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一式三份;并出具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收入情况等有关证明材料。 没有设立居民委员会的乡镇,申请者户主直接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十条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受委托的组织对申请者的有关情况调查核实后,张榜公布、征求群众意见。对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当自收到城市居民申请之日起5日内签署意见并将申请者的有关材料和调查情况上报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复核。 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0日内签署复核意见,报送所在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15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决定批准的,应当确定救济数额,将《审批表》报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并同时颁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没有家庭收入的城市居民,全额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差额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受委托的组织应当在7日内将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名单、保障金额等张榜公布。 决定不予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居民在就业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和照顾,并在教育、医疗、住房、用水、用电、煤气、行政收费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 第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的,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四条对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作出的不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减发、停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决定或者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五条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