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2005年修正本)制定机关: 合肥市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05.01.10 施行日期: 2005.02.10 题 注 : (2003年5月9日合肥市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6月20日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01号公布 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04年12月31日合肥市人民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5年1月10日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13号公布 自2005年2月10日起施行的《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合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等规章的决定》修正)(编者注:本办法已被2015年6月18日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80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合肥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等规章的决定》废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危险废物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危险废物(不含放射性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易燃性、有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或者传染性的废物。 第四条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危险废物和无害化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计划、规划、国土、经贸、卫生、物价、交通、公安、市容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本市设立统一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负责全市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工作。 第二章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一般规定 第七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市排污申报登记的有关规定,按时如实填报《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之日起5日内核发《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注册证》。注册登记事项需要变更时,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提前15日向原登记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八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置或委托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代为处置;不处置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 危险废物由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代为处置的,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进行预处理,使之符合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接收要求。 第九条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 禁止产生危险废物单位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 第十条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应当制定危险废物接收、运输、贮存、处置、检测、操作运行等规范和安全防护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处置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实行有偿使用,其收费标准按照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危险废物焚烧处理设施及焚烧过程中排放的烟气,应当达到国家《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焚烧产生的残渣、烟气处理产生的飞尘,应当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安全填埋处置;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第十二条危险废物贮存、处置设施和场所必须严格管理和维护,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停止运行。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侵占、损坏危险废物贮存、处置设施和场所。 第十三条收集、运输、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危险废物特性选择安全的包装材料进行分类包装。包装容器的外面必须有国家统一规定表示危险废物形态、性质的识别标志;运输车辆必须持有交通部门核发的从事危险废物运输的道路运输证及公安部门核发的危险废物准运证明,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或者其他货物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第十四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容器、包装物或者其他物品转作他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的处理。 第十五条转移危险废物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在转移危险废物前,应当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危险废物转移计划,经批准后,领取并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在危险废物转移前3日报告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同时将预期到达时间报告接受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在发生意外事故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活动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样品;检查部门和人员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八条在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的过程中,发生污染事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及时通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三章 医疗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 第十九条医疗废物必须集中代为处置,原有的医疗废物焚化点应限期拆除。 第二十条产生医疗废物的单位必须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消毒、密封包装,临时贮存在独立密封防泄漏的贮存室内待收运,由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收运处理。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废弃的输液(输血、注射)器,必须由产生单位就地初步消毒、毁形。 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第二十一条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收运医疗废物必须使用全密封式专用车,直接到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的贮存室收集,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收运车辆在运输途中严禁撒泼、泄露,运载医疗废物后的车辆应当消毒。 第二十二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一)不按照规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 (二)产生危险废物单位不处置其产生的危险废物或者不承担依法应承担的处置费用的; (三)擅自关闭、闲置或拆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 (四)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或者是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五)不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 (六)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处置的; (七)不按照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未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的; (八)未经消除污染处理将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容器、包装物品转作他用的; (九)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的; (十)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环保要求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第(九)项、第(十)项行为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六)项、第(七)项行为的,处1万元至3万元罚款;有前款第(三)项、第(八)项行为的,处3万元至5万元罚款。 第二十四条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医疗废物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以及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涉及违反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七条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