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制定机关: 青海省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07.06.14 施行日期: 2007.08.01 题 注 : (2007年5月18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6月14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57号公布 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编者注:本办法已被2014年2月7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审议通过,2014年2月23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100号公布,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的《青海省节能监察办法》废止) 全文 第一条为规范节能监察行为,保障节能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推动全社会合理用能和节约用能,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节能监察,是指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节能监察工作机构(以下统称节能监察单位)监督检查能源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以下统称被监察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督促、帮助被监察单位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法处罚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以下称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能监察工作。 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省节能监察工作计划。省节能监察办公室负责全省节能日常监察工作。 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专项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相关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节能监察应遵循监察与服务、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依法、公正、公开、廉洁、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节能监察工作经费应当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节能监察单位实施节能监察时不得向被监察单位收费。 第六条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监察举报、投诉受理制度,设立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或电子邮箱、网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反节能法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节能监察单位举报、投诉。 第七条下列事项应当实施节能监察: (一)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合理用能专题论证情况,其设计和在建设中(后)对节能法律、政策和节能设计规范、合理用能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用能单位执行国家明令淘汰或者限制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工艺和材料目录的情况; (三)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岗位、人员设立和配备的情况; (四)用能单位执行能源技术标准,以及国家、省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和能效标准的情况; (五)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等节能管理制度建立、执行与节能教育、培训的情况; (六)用能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执行产品能效标识和能耗指标注明情况; (七)二蒸吨以上锅炉节能检测情况; (八)供应能源的质量状况; (九)能源利用检验、测试、评估等机构开展节能服务的情况;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实施节能监察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省节能监察办公室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察。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下的用能单位,由州(地、市)、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重点用能单位,并实施节能监察。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能监察结果报州(地、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州(地、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能监察结果报省节能监察办公室备案。 第九条节能监察采取现场监察、书面监察方式。 实施现场监察,应当通知被监察单位相关人员到场,其相关人员不到场的,不影响节能监察正常进行。现场监察时,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制作节能监察笔录,如实记录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和现场监察的实际情况,并由节能监察人员和被监察单位负责人(或其委托人)签字确认;被监察单位拒绝签字的,应当在监察笔录中注明。 实施书面监察,被监察单位应当按照节能监察单位规定的时间、内容等要求,如实报送能源利用状况和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实施现场监察: (一)对被监察单位能源利用状况需现场监测确定的; (二)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生产工艺或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影响节能的; (三)用能单位对浪费能源的工艺、设备未采取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耗的; (四)需要现场确认被监察单位落实节能整改情况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进行现场监察的其他情形。 除前款规定外,节能监察单位对上级有关部门交办或同级有关部门移送的节能监察事项,或者通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举报、投诉或其他途径发现用能单位涉嫌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应当实施现场监察。 第十一条除国家统一部署和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实施现场节能监察外,对同一被监察单位实施的节能监察每年不超过一次。 节能监察单位按照节能监察工作计划实施节能监察,应当提前7个工作日将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范围、内容、方式和具体要求等事项以书面形式告知被监察单位。 第十二条被监察单位应当配合节能监察单位依法实施的节能监察工作,如实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样品,不得拒绝、阻碍节能监察,不得伪造、篡改、隐匿、销毁有关证据资料。 第十三条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加强节能监察人员教育培训、业务考核和监督管理。节能监察人员应当熟悉相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了解相应节能技术标准,具备监察业务能力,取得执法证件。 实施现场监察应当有两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共同进行,出示执法证件,依法履行职责,为被监察单位保守技术、商业秘密,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或实施可能影响节能监察公正的行为。 第十四条节能监察人员依法实施节能监察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人员,并记录或录音; (二)查阅、复印或抄录与节能监察事项有关的技术文件等相关资料; (三)对被监察单位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有关资料、场景、设备、设施和产品等进行录像、拍照; (四)要求被监察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就节能监察所涉及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五)对被监察单位能源利用情况进行节能监测; (六)对有关场所、设备、设施和工艺流程、产品等进行检查、检验和监测; (七)制止、纠正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行为;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十五条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单位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节能监察公正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被监察单位认为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回避的,可书面或者口头向节能监察单位提出。 节能监察人员回避由节能监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 第十六条节能监察单位发现被监察单位违反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对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 节能监察单位发现被监察单位明显不合理用能,尚未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对其发出节能监察意见书,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第十七条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责令被监察单位限期整改或者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改进的,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为被监察单位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或者服务;被监察单位也可以在节能监察单位职责范围内,要求其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或者帮助。 第十八条节能监察单位责令被监察单位限期整改的,应当根据相应的整改技术的实际需要,确定整改期限。 被监察单位确需延长整改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5日内提出延期申请。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在收到延期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九条节能监察单位应当重点跟踪监察被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或节能监察意见书的被监察单位,督促其整改。 第二十条节能监察单位立案实施节能监察,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日内结案。当事人依法要求举行听证的,听证的时限不计算在内。 因节能监察情况复杂需要延期结案的,经节能监察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日。 第二十一条节能监察单位应当在节能监察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做出节能监察报告,并送达被监察单位。 节能监察报告应当包括:实施节能监察的时间、内容、方式、监察结论、整改意见和对违法行为处理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被监察单位对节能监察报告有异议的,可在收到节能监察报告之日起15日内,书面向节能监察单位提出复查申请。 节能监察单位应当自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节能监察单位受理或不予受理复查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单位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决定受理的,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30日内组织复查。 复查中,被监察单位要求重新实施节能监测的,应当由具有资质的能源利用监测机构进行监测。经复查证明被监察单位异议成立的,复查中的节能监测费用由节能监察单位承担;不成立的,由被监察单位承担。 第二十三条被监察单位有权拒绝违法实施的节能监察,并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监察机关等部门举报。 第二十四条被监察单位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节能强制性标准,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按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处理。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被监察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可将其违法用能行为和受处罚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被监察单位接到节能监察意见书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改进的,节能监察单位可将其不合理用能行为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被监察单位阻碍节能监察单位依法进入节能监察现场实施节能监察的,或者拒不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样品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被监察单位伪造、篡改、隐匿、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被监察单位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被监察单位接到限期整改通知书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整改的,或者经整改没有达到整改要求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处理: (一)对新建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能工业项目的,责令停止投入生产或者停止使用; (二)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第二十九条节能监察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其所在单位、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节能监察职责的; (二)泄露被监察单位的技术、商业秘密的; (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四)违法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的; (五)从事影响节能监察公正执法行为的。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