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公路管理条例制定机关: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时效性: 失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86.05.07施行日期: 1986.08.01题注: (1986年5月7日河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 ...
河北省公路管理条例制定机关: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86.05.07 施行日期: 1986.08.01 题 注 : (1986年5月7日河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1986年5月7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公布 1986年8月1日起施行)(编者注:本条例已被1995年4月22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8号公报公布实施的《河北省公路条例》废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公路建设 第三章公路养护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五章养路费的征收与管理 第六章奖励与惩罚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路管理,保证安全畅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公路管理必须贯彻全面规划,重点发展,加强养护,积极改善,科学管理,保证畅通的原则。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境内的国家干线公路、省级干线公路、县级公路、乡级公路(以下简称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以及专用公路的管理。 第四条公路管理等级的划定和批准权限:国道由国家划定和批准;省道由省交通行政部门划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报交通部备案;县道由市(地区)交通行政部门划定,经省交通行政部门批准;乡道由县交通行政部门划定,经市(地区)交通行政部门批准,报省交通行政部门备案;专用公路经省交通行政部门确认后,列入公路统计里程。 第五条省交通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全省的公路事业;市(地区)、县(自治县)交通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的公路建设、养护以及路政管理工作。 各级交通行政部门对本条例的实施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 第六条凡在本省境内的一切单位、个人和过往车辆,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二章 公路建设 第七条公路建设应按照批准的计划进行,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公路建设规划,要与其他建设规划相配合。 重要公路非经批准不得压复已探明的重要矿床。 第八条公路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健全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竣工后,经交通行政部门与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第九条城市出入口堵塞严重的道路,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交通行政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密切配合,有计划地打通拓宽。 国道、省道、县道行政区划之间结合部的断头路或卡口,上级交通行政部门应协调和监督,有关交通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有计划地改造,确保连贯畅通。 第十条国道、省道的建设资金以国家和省基本建设投资为主,技术改造由技术改造资金和养路费分担;县道建设资金实行民办公助;乡道建设资金实行以民办为主的原则;专用公路建设资金由专用部门投资。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重视山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公路建设,在资金、物资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第十二条提倡和鼓励集资建设公路和桥梁。利用贷款或集资修建的高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高标准的二级公路)和桥梁、隧道,可收取车辆通行费,但必须经省交通行政部门核定,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施行。本息还清后停止收费。 第十三条实行民工建勤建设和养护公路制度。农村整劳动力和各种机动、畜力运输工具都有建勤义务。每年每个劳动力建勤不超过三个标准工日,运输工具不超过两个车日。群众自愿的,允许以代金顶替建勤任务。对建勤工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第十四条公路建设占用土地,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当地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处理土地征用和附着物的拆迁事宜。 第十五条在公路改建和大中修工程中,必须采取经济合理的措施,确保质量,缩短工期,保证车辆通行。 施工现场必须修好绕行道。 施工现场、便道或绕行路线,应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和绕行标志,并设专人指挥交通,维修通行道路。 一切车辆和行人,必须服从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 第三章 公路养护 第十六条公路站(工区)、道班应加强公路的全面养护维修,保持路容整洁,边沟畅通,路面平整,桥涵完好,标志完善鲜明,积极改善路况,提高通过能力。 第十七条国道、省道以及经省交通行政部门批准的重要县道,由交通行政部门组织固定工人、合同制工人或集体食宿的建勤代表工建立专业养路道班进行养护; 一般县道由交通行政部门组织专业道班工人与非集体食宿的建勤代表工养护; 乡道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群众自行养护,交通行政部门给予技术指导; 专用公路由专用部门养护。 第十八条对连续从事专业养护工作已满五年的集体食宿的建勤代表工,其工资和劳动保护参照固定工的待遇标准执行。其中,工作表现好,能熟练掌握本职技术,考试合格,经过批准,转为合同制工人。对非集体食宿的建勤代表工,发给适当的生活补贴。 第十九条公路站(工区)、道班的养路工人,应层层实行经济责任制,并严格按照合同检查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第二十条公路养护和施工需要的土和砂石料,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临时征地手续,并在指定的国有空地、荒山、河道、滩涂挖取和开采,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阻挠或索取价款。 第二十一条为保证路基稳固,公路两侧边沟(包括取土坑、截水沟及边坡脚)以外的公路用地以及辅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二十二条公路两旁的绿化,在当地绿化委员会统一规划下,由交通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国道、省道的林木实行国栽国有;县道可实行国栽国有或由交通行政部门与沿线乡村合栽共管收益分成,也可由沿线乡村自栽自有;乡道由沿线乡村自栽自有;专用公路由专用单位或代管单位自栽自有。 公路林木的采伐、更新,实行采伐许可证制度。 第四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三条各级交通行政部门必须加强路政管理机构,充实路政管理人员,提高路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检查、监督工区、道班、养路工人完成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任务,及时清除路阻、路障,完善交通工程设施,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保证安全畅通,积极建设文明路。 公路治安由公安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有条件的地方按有关规定设立公路公安派出所。 第二十四条修建铁路、机场、电站、水库、水渠、工厂等永久性工程以及埋设电缆、管线、电杆等,需占用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时,要经主管该公路的交通行政部门同意。建设单位应与交通行政部门按公路原技术标准或规划签订协议,并负责按协议规定进行改线或迁建。竣工后,由交通行政部门验收接管。 临时占用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亦应按上述规定办理。紧急抢险特殊情况,可先行占用,但应立即通知交通行政部门。占用结束后,要恢复原状。 建设单位在占用公路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保证车辆通行。 第二十五条跨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架设管线等,须经主管该公路的交通行政部门批准。其宽度和高度,必须符合公路技术标准和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第二十六条公路两侧新建永久性建筑的边线,距公路边沟外沿的最小距离:国道十五米,省道十米,县道七米,乡道和专用公路五米。县以上(含县级)公路两侧临时设施的最小距离为五米。 在公路弯道内侧或平交道口附近兴建建筑物、种植作物和植树造林等,应符合公路技术标准。 第二十七条新建公路和农村道路,需在国道、省道上增设平交道口时,须经省交通行政部门批准;需在县道上增设平交道口时经市(地区)交通行政部门批准,并按技术标准建设。 第二十八条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未经当地交通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公路上设置路卡、路栏、路障,阻碍交通。 第二十九条路政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坚守岗位,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以权谋私。 第五章 养路费的征收与管理 第三十条公路养路费由各级交通行政部门按国家和省的规定征收,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无权征收和减免。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拖欠、偷漏、少交、拒交养路费。 第三十一条养路费是养护与改善公路的专项资金,其使用和管理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截留、坐支、平调。 第三十二条各级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养路费的审计监督。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交通行政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公路建设、养护以及路政管理方面作出优异成绩的; (二)在交通事业改革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三)勇于同破坏公路及设施的行为作斗争,在维护公路财产、治安方面有显著成绩的; (四)其它对公路管理有显著贡献的。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除责令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没收非法所得外,根据情节轻重由交通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拖欠、偷漏、少交、拒交公路养路费的; (二)擅自在公路上设置路卡、路栏、路障的; (三)向过往车辆、行人乱收费、乱罚款的; (四)在公路修建和养护施工中,擅自阻断交通,造成损失的; (五)玩忽职守,给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造成损失的; (六)阻挠公路建设,破坏或侵占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树木及其他公路设施的; (七)伪造使用养路费票证的; (八)其它有害于公路管理的行为并造成损失的。 第三十五条没收的非法所得和经济罚款交地方财政;经济损失的赔偿费归受损失者所有。 第三十六条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次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省交通行政部门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自1986年8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