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法 首页 地方法规 地方政府 河北 查看内容

河北省征兵工作奖惩办法(试行)

河北 发布于 2023-8-14 00:20

河北省征兵工作奖惩办法(试行)制定机关: 河北省人民政府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 失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89.03.18施行日期: 1989.03.18题注: (1989年3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2号发布)(编者注:本 ...

河北省征兵工作奖惩办法(试行)

制定机关: 河北省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89.03.18

施行日期: 1989.03.18

题     注 : (1989年3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2号发布)(编者注:本件已被1998年1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11号发布施行的《26件废止的行政规章目录》废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征兵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新兵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征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公民。

第三条

征兵工作是加强部队建设,巩固国防,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兵役机关及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抓好。

征兵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征兵命令、政策和有关规定,严守纪律,秉公办事。

适龄公民应踊跃应征,自觉履行兵役义务。

第四条

实施奖励和处罚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奖励应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对违犯征兵政策和有关规定的,应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第二章 奖励

第五条

应征公民及家属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奖励:

(一)应征公民积极履行兵役义务,表现突出,在乡镇、街道以上范围有较大影响的;

(二)台湾省籍、归侨、侨眷积极应征,表现突出的;

(三)家属积极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应征,对本县(市、区)征兵工作起到推动作用的。

第六条

征兵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个人奖励:

(一)刻苦钻研业务,工作认真负责,办事效率高,完成任务好,工作成绩优异的;

(二)模范执行征集政策与法令,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勇于向征兵工作中的不良倾向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三)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促进征兵工作有显著贡献的。

第七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应给予集体奖励:

(一)对征兵工作重视,组织严密,工作扎实,处理问题及时、准确,完成任务好安全无事故;

(二)宣传动员广泛深入效果明显,适龄公民无拒绝、逃避服兵役现象;

(三)所征新兵符合政治、身体、年龄、文化规定,无政治退兵,身体责任退兵在千分之一以下;

(四)严格执行《征兵命令》及有关规定,无违犯征兵政策和徇私舞弊等问题;

(五)兵役机关指导及时,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类人员职责明确,与接兵部队工作协调,互相支持,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

(六)积极做好义务兵家属的优待工作,优抚政策落实。

第八条

个人奖励分为:通报表彰、记功、授予荣誉称号。三种奖励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

集体奖励分为通报表彰、记集体功、授予荣誉称号。

第九条

获荣誉称号的个人,必须是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主义精神,成绩显著或有重大贡献,在征兵工作中堪称学习榜样的。

第十条

评选受奖人员应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应征公民和家属由领导提名,群众评议,工作人员由群众评议,领导审查。

集体奖励由上一级兵役机关提名。

评选受奖励的集体和个人应按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

第十一条

奖励的审批权限,依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适龄公民和家属受通报表彰,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提名,县以上兵役机关批准。

(二)受通报表彰的一般工作人员由本级兵役机关提名,报上一级兵役机关批准;县(团)级以上干部由本级兵役机关提名,报省兵役机关批准。立功和授予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经本级兵役机关提名,由上一级兵役机关审查并报该一级政府和军事机关批准。

(三)授予“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或记集体三等功的单位,由上一级兵役机关提名并报该一级政府和军事机关批准。记集体一、二等功的,乡镇级单位由县(市、区)提名,地(市)兵役机关审查,地区行政公署、军分区或市人民政府、军分区(警备区)批准;县(市、区)级单位由地(市)提名,省兵役机关审查,省政府、省军区批准;地、市级单位由省兵役机关提名,省政府、省军区批准。

第十二条

对受奖励的集体和个人分别颁发奖状、奖旗、奖章和奖励证书,并可发给奖品或奖金。

对受奖励的应征公民和家属,在宅基地划分和有偿使用、紧俏生产资料供应以及招工、办理营业执照等方面,适当给予照顾。

第十三条

对集体和个人的奖励,应在适当的会议或报刊上公布和宣传。个人奖励审批表存入本人档案。

第十四条

凡发现受奖集体和个人的事迹失实或骗取荣誉的,由批准机关撤销其奖励决定,收回奖品、奖金和奖励证书等。

第十五条

奖励应征公民和家属所需奖励费,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自筹解决;奖励征共工作先进单位和征兵工作人员所需的奖励费,由批准机关解决。

第三章 处罚

第十六条

应征公民及其他有关公民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应给予处罚:

(一)拒绝、逃避兵役登记和体检的;

(二)体检时冒名顶替或伪装病史、弄虚作假的;

(三)伪造学历,私改年龄的;

(四)隐瞒自己的劣迹和犯罪行为的;

(五)体检合格后拒绝、逃避应征入伍的;

(六)批准入伍的新兵不按规定到指定地点集中或在集中后擅自逃离的;

(七)入伍后逃离部队的;

(八)干涉、阻挠适龄公民参加兵役登记、体检和应征入伍的;

(九)威胁、恫吓、侮辱征兵工作人员,扰乱征兵工作秩序的。

第十七条

征兵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应给予处罚:

(一)违犯征兵命令、政策、规定,情节严重者;

(二)索贿受贿,营私舞弊,为逃避服兵役者提供方便、开脱罪责或故意把明显不合格青年送入部队者;

(三)玩忽职守,贻误工作,泄漏征兵工作机密,给征兵工作造成损失者;

(四)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拉关系、开后门,擅自办理入伍手续者;

(五)为他人出具假户口、假学历、假年龄及其它伪证者。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应给予处罚:

(一)无正当理由未完成征兵任务的;

(二)计划不当、组织不周,给征兵工作带来严重损失的;

(三)贯彻征兵命令和有关政策不坚决,领导不力,工作人员不负责任,工作秩序混乱,新兵质量差,造成政治退兵,给部队建设带来损失的;

(四)各职能部门不尽职尽责给征兵工作造成严重损失的;

(五)与接兵部队关系不融洽,在军内外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十九条

对个人处罚分为:通报批评、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十种。

对单位的处罚分为:通报批评、奉两种。

第二十条

对犯有第十六条所列条款之一者,给予奉或其它方面的处罚。

(一)有第十六条第一、二、三、八款行为之一者,处以相当于当地一个义务兵一年优待金总数的奉。

(二)有第十六条第四、九款行为之一者,处以相当于当地一个义务兵二年优待金总数的奉。

(三)有第十六条第五、六、七款之一者,除处以相当于当地一个义务兵三年优待金总数的奉外,城镇待业青年、农村户口青年四年内不发给个体营业执照;个体工商业者吊销营业执照四年;国营、集体单位的临时工予以除名;已就业的工人取消原有浮动工资和奖金,四年内不得上浮,不发奖金;见习期的新工人四年内不予转正,不准参加中等、高等学校招考;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应给予开除留用察看或开除公职处分。

(四)情节严重的可兼用其它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对犯有第十七条所列条款之一者,一般给予通报批评、行政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视程度分别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公职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在行政处分的同时,对直接责任者给予二百元以下的奉。

第二十二条

对犯有第十八条所列条款之一的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奉,并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一)有第十八条第一款情节的,按未完成任务的人数计算,每人处以相当于当地义务兵家属三至四年优待金总数二倍的奉;

(二)有第十八条第二、三、四、五款情节之一的,处于一千元以下奉;

第二十三条

对犯有第十七、十八条所列条款的单位和个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有悔改表现的,可从轻处罚。

对性质恶劣,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处罚的审批权限依下列规定执行:

(一)对适龄公民及其他有关公民的处罚,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企事业等基层组织决定执行;

(二)对征兵工作人员的处罚,由兵役机关提出意见,征得有关组织同意,按任免权限由干部任免机关批准,本人所有单位执行;

(三)对单位的处罚由上级兵役机关提出意见并报政府批准,兵役机关执行。

第二十五条

受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应在三日内将奉送交执行机关。对所受处罚不服的,应在接到通知的五日内向处罚机关要求复议,并可向上级兵役机关申诉。申诉期间原裁决继续执行。

第二十六条

上级机关发现下级机关对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决定不适当或错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予以加重、减轻或撤销。

第二十七条

对适龄公民及其他有关公民的奉,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等负责收缴;对工作人员和单位的奉,由奉的兵役机关负责收缴。收款单位应给被奉者开具收据。收缴的奉全部上缴县以上财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对拒不执行奉裁决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机关按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论处。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兵役机关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阅读 504·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