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法 首页 地方法规 地方政府 河北 查看内容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河北 发布于 2023-8-14 03:00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制定机关: 河北省人民政府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 失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1.09.11施行日期: 1991.09.11题注: (1991年8月2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一零 ...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制定机关: 河北省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1.09.11

施行日期: 1991.09.11

题     注 : (1991年8月2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一零一次常务会议通过 1991年9月1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63号发布施行)(编者注:本规定已被2007年4月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4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7]第6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废止40件省政府规章目录》废止)

全文

第一条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省、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及所属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自治法》,充分尊重自治县的自治权利。对涉及自治县重大问题的决定,应当征求自治县的意见。自治县人民政府认为不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可以报请原决定部门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上级有关部门遇有此种情况时,应认真研究,并在收到请示后五十日内作出答复。

第三条省、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应根据自治县的特点和优势,有计划地安排能够带动自治县经济发展的项目,并帮助引进人才、技术、资金,促进自治县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县在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核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内,在资金、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自求平衡和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要求的条件下,可以自主安排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报市(地)计划经济部门备案。

第四条上级主管部门在自治县开发资源,兴办企业时,应当照顾自治县的经济利益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作出有利于自治县经济发展的安排。凡是可以由自治县开发的自然资源,省和有关部门应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积极帮助其开发利用。

地处自治县的上级主管部门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尊重当地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接受当地自治机关的监督。采取联合经营、扩散产品、技术指导、提供信息和搞好服务等多种方式,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发展商品生产。在招收人员时,应优先招收当地少数民族人员。

第五条未经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同意,上级国家机关不得改变民族自治地方所属企业的隶属关系。

第六条上级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对自治县全民所有制商业、医药经营企业和供销合作杜的优惠政策。对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所需能源、贷款和原材料,应给予适当照顾。

第七条上级主管部门在分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时,应照顾自治县的需要,特别是发展生产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柴油、汽油、煤炭、电力、化肥、农药、农膜等,应适当多安排一些指标,供货单位应切实保障供应。

上级有关部门在制定自治县的工农业产品和土特产品收购、上调计划时,应照顾自治县和生产者的利益,确定合理的上调基数或购留比例,切实做好销售、运输等协调、服务工作。完成定购任务以外的产品,自治县有权自行处理。

第八条上级主管部门应从资金、设备上扶持自治县加快发展交通、邮电通讯事业,帮助搞好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网建设。对自治县交通建设,应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第九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帮助自治县发展农、林、牧、渔业和农机、水利、电力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分配专项事业费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对自治县给予照顾。

第十条上级主管部门应积极扶持、正确引导自治县因地制宜地发展乡镇企业,并在资金、技术、原材料、人才、设备、信息和销售等方面给予帮助,实行优质服务。

对自治县的县、乡(镇)属企业的税收,按规定和现行税收管理权限履行批准手续后,可予以减征或免征。

第十一条上级主管部门对拨给自治县的各项专用资金和临时性补助款,不得扣减、截留、挪用,不得用于顶替自治县正常的预算收入和正常拔款。

第十二条上级财政部门应合理核定或调整自治县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基数。自治县的财政收入多于财政支出的,适当上缴上级财政,上缴数额在同等条件下从低确定。收入不敷支出的,由上级财政部门适当给予补贴。除国家统一规定外,非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各部门不得下达使用自治县减收增支的措施。上级有关部门对属于减税、免税的项目,在审批时应给予适当照顾。

第十三条银行在分配各项贷款指标和信贷资金时,应对自治县给予照顾,优先安排开发性贷款,并尽量多安排一些低息贷款,贷款利率从优、自有资金比例从低掌握。根据贷款项目的建设周期、生产经营状况及综合还贷能力,确定还贷期限。

第十四条上级主管部门应积极帮助自治县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自治县可以享受沿邯放县优惠待遇。对自治县的计划外和超计划出口产品,应积极帮助出口和代理出口。

第十五条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应帮助自治县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在安排科技研究、开发、推广项目和经费时,对自治县给予优先和优惠照顾。

上级主管部门应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积极扶持民办科技事业的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自治县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开展技术培训,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成果。

第十六条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将贫困自治县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在扶贫资金和物资的发放、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等方面,对自治县给予照顾。

第十七条教育部门应有计划地帮助自治县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当地急需的初、中级技术人才。

上级财政、教育部门在安排教育经费和专项补助资金时,自治县的民族学校应高于其它学校。

第十八条教育部门应帮助自治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那些政治、业务素质好,热心于民族教育事业的人员担任学校领导和从事教学工作。在安排民办教师转正指标时,对民族学校应给予适当照顾。

在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中,对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继续按规定实行降低分数录取的政策,并根据需要确定定向招生比例。对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应优先照顾自治县的需要。

第十九条上级主管部门应重视和帮助自治县发展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学艺术、体育和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事业,并在专项资金的投放上予以优先照顾。

第二十条卫生部门应积极帮助自治县发展卫生事业。充实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培养卫生人才,不断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改善各民族妇女、儿童的医疗卫生条件。

第二十一条人事主管部门应有计划地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增加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各级各类专业学校应单独划出一定名额,定向培养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培训、进修等各种渠道,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

第二十二条劳动人事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计划和自治县的实际需要,每年给自治县安排一定数额的招收少数民族干部、职工指标。所需少数民族干部主要从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中解决。其缺额部分,经上级劳动人事部门批准,可从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和城乡知识青年中择优录取或聘用,并在文化程度上适当放宽。

第二十三条在自治县工作的高、中级科技人员和在自治县的坝上、深山区、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外地干部,可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工作满八年后,浮动工资转为固定工资,并再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工作未满八年调离的,取消浮动的一级工资。在回族自治县工作的其他民族的干部职工,根据有关规定可以享受当地回族干部职工的生活补贴。

第二十四条省、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及所属各部门应经常对各族人民进行《自治法》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检查《自治法》和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由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阅读 558·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