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外商投诉受理办法制定机关: 广州市人民政府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 失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9.05.26施行日期: 1999.06.01题注: (1999年5月2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发布  自1999年6月1日 ...
广州市外商投诉受理办法制定机关: 广州市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9.05.26 施行日期: 1999.06.01 题 注 : (1999年5月2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发布 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编者注:本办法已被2009年11月23日广州市第13届人民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0年2月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7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广州市接收安置军队退休干部暂行规定〉等16件政府规章的决定》废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及时、公正地处理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保障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广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外商投诉,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商务活动的外国企业、经济组织、个人以及外国公司驻穗机构和在本市举办的外商投资企业及有关人员(以下简称投诉人),就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提请政府有关部门(以下称受诉机构)协调解决或反映情况的行为。 第三条处理外商投诉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实事求是,依法办事。 第四条本办法由广州市外商投诉办公室(以下称市投诉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投诉受理机构 第五条市投诉办公室是市人民政府受理外商投诉的专门机构,其职责是: (一)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全市外商投诉的处理工作; (二)受理外商投诉,并直接或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外商投诉事宜; (三)对外商投诉的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行使对外商投诉事宜的督办职能; (五)向市人民政府反映外商投诉的重大问题,通报各有关单位被投诉和处理投诉的情况。 第六条各区、县级市、开发区、保税区及市属各单位,应指定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处理本区域、本系统、本部门所涉及的外商投诉事宜,并接受市投诉办公室的检查和指导。 第七条受诉机构对受理的投诉应进行登记、编号、分类,对重要的投诉事项应建立档案。 第三章 投诉的受理范围 第八条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有关服务机构在行使职能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投诉: (一)侵犯企业经营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 (三)违法实施罚款或其他行政处罚和强制措施的; (四)违反有关服务承诺的; (五)有关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恶劣,故意刁难或以权谋私的。 第九条市投诉办公室应设立外商投诉专线电话和传真,投诉人可通过约见、电话、信函、传真或电子邮件等进行投诉。 第十条投诉实行一事一诉,涉及同一部门多个事项的,也可数事并诉。 第十一条投诉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明确的投诉对象; (二)投诉内容应当属于本办法的调整范围,并应具体和附有相关的证据资料; (三)提供投诉人的姓名、职务、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地址等; (四)投诉内容应以中文书写或表述。 第十二条投诉人已就投诉的内容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或根据约定申请仲裁的,受诉机构不再受理。 在受诉机构处理投诉期间出现前款情况的,投诉即告终止。 第十三条因投诉人对受诉机构职责分工不明而误投的投诉,收到投诉的受诉机构应及时将投诉转到有关的受诉机构或市投诉办公室,并通知投诉人。 第四章 投诉的处理 第十四条由于投诉人对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或具体行政行为误解而提出的投诉,由受诉机构或受诉机构委托的机构作出解释,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答复投诉人。 第十五条由于投诉人与被投诉人之间意见分歧产生的投诉,由受诉机构直接或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解。确属被投诉人过错的,受诉机构应责成被投诉人限期解决问题,并将处理情况及时通知投诉人。 第十六条对需要转给有关职能部门处理的投诉,由受诉机构提出处理意见并按照管理权限进行督办,受诉机构应将督办情况及时通知投诉人。 第十七条本市职权范围内不能解决的投诉,受诉机构可向有权处理该项投诉的部门反映。受诉机构应同时向投诉人说明情况,并在收到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后,及时转告投诉人。 第十八条受诉机构对适用解释的投诉,应在收到投诉后5个工作日内答复投诉人;对适用其他处理方式的投诉,应在收到投诉后15个工作日内答复投诉人。对紧急的投诉事宜,应立即处理。 第十九条投诉人对投诉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市投诉办公室可根据投诉人的要求再次进行协调,或引导投诉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二十条投诉内容经受诉机构核实,如与事实不符的,受诉机构有权终止受理,并通知投诉人。 第二十一条受诉机构对投诉内容进行调查、协调,有关单位应予积极配合。对涉及投诉内容相关的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应予以提供。 第二十二条受诉机构可通过舆论对被投诉人进行监督,有关舆论监督事宜由市投诉办公室统一安排。 第二十三条受诉机构对处理投诉过程中涉及到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予保密。投诉人对有关投诉材料要求保密的,不得转给被投诉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被投诉人威胁、压制、刁难、诽谤和打击报复投诉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投诉人在投诉中弄虚作假、捏造事实、诬告诽谤他人的,由受诉机构进行教育或提议投诉人所在的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被投诉人对受诉机构的处理意见,故意拖延不办或借故推卸责任的,由市投诉办公室予以通报批评,并可建议被投诉人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拒绝、妨碍、围攻、辱骂受诉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受诉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有关主管部门应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在本市从事商务活动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常驻代表机构和个人以及在本市兴办的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投资企业的有关投诉,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