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工作条例(试行)制定机关: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时效性: 失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0.07.19施行日期: 1990.07.19题注: (1990年7月19日山西省 ...
山西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工作条例(试行)制定机关: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0.07.19 施行日期: 1990.07.19 题 注 : (1990年7月19日山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编者注:本条例已被1995年9月21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山西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工作条例》废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范围和内容 第三章监督方式和程序 第四章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使全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和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实行监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实行监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依法实行监督。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地区行政公署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院实行监督。 第三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权,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常务委员会集体行使。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负责处理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日常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负责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监督的议案,协助常务委员会实施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受常务委员会委托承办监督的具体工作。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派驻各地区的人大工作机构,受常务委员会委托承办对地区行政公署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院监督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一切受监督的国家机关和人员都必须接受监督。 第二章 监督范围和内容 第五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实行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情况; (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命令; (三)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的规定、办法、决定,办理的大案要案及办案中的重大问题; (四)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 第六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太原市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太原市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对地方性法规具体应用中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太原市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该市地方性法规所作的解释。 第七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监督是对重大事项的监督,主要内容如下: (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法院工作报告、检察院工作报告的执行情况; (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上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 (四)本级人民政府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情况; (五)改革、开放中的重大事项; (六)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 (七)地方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 (八)其他重大事项。 第八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和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主要是对其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严重失职、渎职行为的监督。 第三章 监督方式和程序 第九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听取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可以听取和本委员会有关的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汇报。 第十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于下列事项,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的部分变更; (二)体制的重大改革的方案; (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时,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说明情况,回答询问。举行联组、分组会议时也应派员到会。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规范性文件,须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各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分院的规范性文件,须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时抄送地区人大工作机构。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须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三条省人民政府、太原市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须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太原市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市地方性法规所作的解释,须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省人民政府、太原市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对地方性法规具体应用中的问题所作的解释,须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四条对于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常务委员会会议可以作出撤销的决定。 第十五条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依照法定人数,着重针对下列事项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一)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重大问题; (二)违反上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重大问题; (三)行政管理工作、审判工作、检察工作中的重大失误。 第十六条质询案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必须写明质询的对象和内容。 第十七条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质询案,主任会议决定交受质询的机关答复的,受质询机关负责人应当根据主任会议的决定,在会议期间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或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作口头答复,或者向常务委员会会议作出书面答复。在专门委员会或工作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出席会议,发表意见。参加会议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成员多数对答复不满意的,主任会议可以决定受质询机关负责人在本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作补充答复。在质询和答复质询的过程中,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时,会议主持人应予制止。 对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提出的质询案,主任会议决定交受质询机关答复的,应同时通知同级人民政府。 第十八条人民群众提出的申诉和意见,由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或其他办事机构转交有关机关处理。对重大问题的申诉、意见,主任会议可以责成有关机关调查处理,也可由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进行调查,提出建议,由主任会议交有关机关负责处理;或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必要时常务委员会可依法作出决议或决定。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特定的问题,可以组织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特定问题调查的议案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法提出,由主任会议依法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条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必要时常务委员会可以授权主任会议决定。 第二十一条调查委员会有权调阅同调查内容有关的案卷和材料,询问有关人员,被调查的单位及有关人员应如实提供材料和回答问题。 特定问题调查结束后,调查委员会应将调查结果报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决定组织部分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部分人民代表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评议,评议结果报告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 第四章 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处理 第二十四条地方国家机关负责人违反本条例情节严重的,责成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交代,并可根据事实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条例由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