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定(1998年修正本)制定机关: 广东省人民政府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 失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8.04.28施行日期: 1998.04.28题注: (1989年8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 ...
广东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定(1998年修正本)制定机关: 广东省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8.04.28 施行日期: 1998.04.28 题 注 : (1989年8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 1989年10月1日起实施 根据1998年4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6号发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东省进口木材验收及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16项规章的决定》修正)(编者注:本规定已被2007年12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8年1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2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对〈广东省私人(外商)承包经营对外加工装配补偿贸易业务暂行规定〉等6项政府规章宣布失效的决定》废止) 全文 第一条为加强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保障乡镇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乡镇煤矿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省乡、镇、村开办的煤矿,个人或个人合伙开办的煤矿和国营煤矿开办的集体煤矿(以下简称乡镇煤矿)。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对乡镇煤矿的安全生产实行统一领导,并对本地区的安全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一)市人民政府负责对县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布置、督促和检查,并根据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处理有关事项; (二)县人民政府定期布置检查乡(镇)人民政府对安全工作的管理情况,并根据第十九条第二、第四款规定处理有关事项; (三)乡(镇)人民政府对申领《安全生产准采证》者(省属国营煤矿在其矿区范围内开办的集体煤矿除外)进行审查;定期检查和报告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情况;对相互影响安全生产的矿井进行调解,并根据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处理有关事项。 第四条各级煤炭工业管理部门(以下统称行业管理部门)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实行行业管理,并对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其主要职责是: (一)设置安全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所在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组织乡镇煤矿职工(第五条第六款规定者除外)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 (三)帮助乡镇煤矿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四)对违章开采的乡镇煤矿提出处理意见; (五)负责乡镇煤矿开采范围的地质、水文、老窿等情况的调查; (六)协助政府对影响邻矿安全生产的问题进行调解和提出处理意见;协助有关部门对作出封闭决定的乡镇煤矿实行强制封闭; (七)设立矿山救护队,负责抢险救灾工作; (八)履行国家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劳动部门的矿山安全监察机关(以下统称矿山安全监察机关)对乡镇煤矿的安全生产负责监督检查,其主要职责是: (一)督促行业管理部门对乡镇煤矿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二)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使用情况; (三)对违章开采的乡镇煤矿提出处理意见; (四)参加新建、扩建、改建乡镇煤矿的安全技术措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五)对乡镇煤矿的劳动生产条件进行不定期的监察和监测; (六)对矿长、副矿长、安全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发证; (七)参加乡镇煤矿事故的调查和监督事故的处理; (八)协同有关部门对作出封闭决定的乡镇煤矿进行强制性封闭; (九)履行国家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乡镇煤矿的矿长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本矿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其主要职责是: (一)提供符合安全条件的劳动场所,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安全健康; (二)根据生产岗位的特点,确定每个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并每月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三)建立通风、瓦斯检查制度,并及时落实和整改。 第七条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国土管理、公安等部门应配合行业管理部门做好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八条乡镇煤矿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做到安全生产与开采经营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评比、同总结。 第九条乡镇煤矿实行承包经营的,双方应依法签订承包合同,承包者应持有《矿长安全资格证书》。承包合同必须订明安全生产的责任条款,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的,发包者负连带责任。 第十条乡镇煤矿应建立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技术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和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 第十一条乡镇煤矿必须为下井工人配备符合国家劳动标准的水鞋、工作服、安全帽、矿灯及其他必需的防护用具。不配备上述用具的,工人可不下井作业,矿长不得因此解雇工人。 第十二条乡镇煤矿的生产技术工人必须经培训、考核,领取合格证后,方可独立从事本职工作。 第十三条乡镇煤矿不得雇用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安排女工从事井下作业。 第十四条乡镇煤矿发生伤亡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按国家规定报告有关部门。事故报告和处理意见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按规定程序上报。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送的,应向有关部门申请延期。 第十五条乡镇煤矿经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发给《采矿许可证》后,应向劳动部门申领《安全生产准采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并向税务机关登记后,方可开采。 第十六条《安全生产准采证》由省级劳动部门统一印制,按照一井一证的原则核发,每年换领一次。 乡镇煤矿开采完毕,应上缴《安全生产准采证》,并办理各项注销手续。 《安全生产准采证》不得买卖、租赁、抵押、转让。 第十七条申领《安全生产准采证》的程序: (一)拟办乡镇煤矿的负责人凭《采矿许可证》向办矿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二)乡(镇)人民政府审查提出意见,送县劳动部门审核,其中年产量不足1万吨的,由县劳动部门批准发证,年产量1万吨以上(含1万吨)的,由县劳动部门审查后,报市劳动部门批准发证。 乡镇煤矿需在国营煤矿矿区范围内开采的,应征得国营煤矿书面同意,并经国营煤矿的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按上述程序申领《安全生产准采证》。 省属国营煤矿在其矿区范围内开办的集体煤矿,凭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发给的《采矿许可证》向劳动部门申请,经审批并发给《安全生产准采证》。 省属国营煤矿在其矿区范围外开办的集体煤矿,按本条第一、二款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安全生产准采证》申请书应具备下列主要内容: (一)申请人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简历; (二)乡镇煤矿的名称、《采矿许可证》的号码; (三)批准开采的地址、井田范围和生产规模; (四)煤层的赋存条件、地质构造、水文、瓦斯等级、老窿分布的情况; (五)有关的设计图纸、资料以及灾害预防措施; (六)矿井安全设施和技术力量; (七)生产技术工人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的证明;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递交申请书时,应附有申请人的《矿长安全资格证书》和《采矿许可证》的副本或影印件。 第十九条乡镇煤矿与省属国营煤矿发生有关安全生产的纠纷时(省属国营煤矿开办的集体煤矿除外),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县行业管理部门在收到一方的书面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提出意见报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应在十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应在十日内与省属国营煤矿协商,作出处理决定。对严重影响省属国营煤矿安全生产的,按上述规定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时,由市人民政府和省属国营煤矿的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处理。 乡镇煤矿与市、县国营煤矿发生有关安全生产的纠纷,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县行业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应在收到县行业管理部门书面报告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乡镇煤矿之间发生有关安全生产的纠纷,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县行业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提请乡(镇)人民政府处理。乡(镇)人民政府应在收到县行业管理部门书面意见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但涉及封闭煤矿的须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相邻行政区的乡镇煤矿发生有关安全生产的纠纷,应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两地相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解决。 第二十条县行业管理部门应按省人民政府的规定,从维简费中提取不少于25%的安全措施费(以下简称安措费),其中:10%上缴市行业管理部门统一安排使用,20%由县行业管理部门掌握调剂使用,70%由县行业管理部门审查后返回乡镇煤矿用于安全卫生的治理。 各级行业管理部门提取的安措费应单立帐册,用于乡镇煤矿的通风、瓦斯防治、防尘、防火、防水和矿山救护、安全培训等设施。 重点煤产区的县行业管理部门可用安措费建立安全技术服务中心,配备必要的安全检测仪器、矿灯、充电器等小型设备,为乡镇煤矿服务。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违反第三条规定造成特大人身伤亡事故或特大经济损失者,由劳动部门对主管煤炭工业的市、县、乡(镇)领导提出处理意见,报当地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 (二)违反第四条规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者,由劳动部门对行业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交其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后予以行政处分; (三)违反第十条规定者,由县行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四)违反第十一条规定者,由劳动部门责令限期补发必备用具,逾期不发的,处以200元至500元的罚款; (五)违反第十二条规定者,由劳动部门责令把有关人员撤离岗位或停止独立操作,补办培训、考核手续,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第十五条规定,无《安全生产准采证》开采者,由县劳动部门责令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办仍强行开采者,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予以封闭,并由劳动部门处以2000元以上 5000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第十六条第三款者,由劳动部门注销《安全生产准采证》; (八)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安全卫生标准,在接到限期整改通知书后仍不整改的,由劳动部门责令停产整顿,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违反第二十条规定将安措费挪作他用者,由劳动部门责令限期将专款调回,并对挪用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乡镇煤矿非因不可抗力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按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处罚; (十一)对违反本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二条乡镇煤矿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劳动部门按前条第九项规定的罚款标准加处1倍以下罚款,并注销《安全生产准采证》,3年内不再发证: (一)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以致1年内重复发生同类事故的; (二)发生重伤、死亡事故隐瞒不报或谎报的。 第二十三条年产量 1万吨以上(含1万吨)的乡镇煤矿,在新建、扩建、改建时其安全设施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工程设计未经劳动部门审查同意而施工的,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安全设施未经劳动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擅自投产的,由劳动部门责令停止生产,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省、市劳动部门的罚款权限,省属国营煤矿开办的集体煤矿违反本规定的,由省劳动部门执罚,其余的由市劳动部门执罚。 当事人应在收到劳动部门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罚款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票据,罚款全额上缴国库。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行政执罚单位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上一级机关应在2个月内予以批复。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批复仍不服的,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处罚决定提出申诉或提起诉讼的,在申诉和诉讼期间原处罚决定继续执行。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出复议申请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行政执罚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颁布前已开办,但未办理《安全生产准采证》的乡镇煤矿,应在本规定实施之日起六个月内办理领证手续,不符合领证条件的,限期整改,经验收合格者发给《安全生产准采证》,不合格的予以关闭。 原已领取《安全生产准采证》的,须在本规定实施之日起三个月内换领统一印制的《安全生产准采证》。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自1989年10月1日起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