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2012年修正本)制定机关: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时效性: 现行有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12.05.31施行日期: 2012.08.01题注: ...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2012年修正本)制定机关: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 时 效 性: 现行有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12.05.31 施行日期: 2012.08.01 题 注 : (1988年9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次会议通过 2012年5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 2012年5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8号公布 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实施及其有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自治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优先重点发展民族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教科书费和寄宿生住宿费。 第四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辖区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义务教育有效实施。 旗县级人民政府承担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组织实施义务教育,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安全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旗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采取措施防止学生辍学。 第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第六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义务教育工作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 第二章 学生 第八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户籍所在地旗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九条旗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居住地就近、免试入学。 旗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本行政区域内每所学校的就近接收学生范围和人数,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具有当地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其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身份证明,到户籍所在地旗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随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长期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适龄儿童、少年中的流浪人员、孤儿,在未找到或者未确定法定监护人前,由救助、收养机构送其就近入学。 第十一条旗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关怀、疏导机制,关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第十二条自治区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对蒙语授课寄宿生实行助学金制度。 第十三条学生应当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制度,尊敬师长,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第三章 学校 第十四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以及城镇化发展趋势等因素,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制定学校设置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区需要调整学校设置规划的,在规划调整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发放居民区建设(改造)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新建居民区按照规划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第十六条自治区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新建学校达不到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现有学校未达到标准的,由旗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改造。 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应当优先保障民族学校。 第十七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对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文体活动场地等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鉴定,并及时维修。 第十八条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统筹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班),保障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旗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嘎查村应当保留必要的小学或者教学点。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根据办学标准招收学生,编制班级,不得跨招生范围招生,不得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未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设立实验学校和实验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 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或者以接受捐赠、赞助等名义变相收取择校费及其他费用。 第二十一条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或者授权的,任何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不得对学校进行检查、评比。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当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按照章程管理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二十三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公开聘任、竞争上岗,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 旗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校长的聘任、培训、考核、交流等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校长每届聘期为4至5年,在同一所学校聘任两届一般应当交流。 第二十五条民族学校的校长应当由符合任职条件的本民族公民担任。 第二十六条学校应当制定地震、气象灾害、火灾、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进行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学生自救和逃生能力。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设置卫生室,配备可以处理一般性伤害事故的医疗用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第二十八条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危及学生人身安全时,学校、教师应当优先保护学生安全,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避险。 学校组织校(室)外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设施设备。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旗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教育、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文化、新闻出版、卫生、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部门以及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食品、交通等安全秩序。 第三十条旗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学校规模,为学校配备安全保卫人员和安全设备设施。 第三十一条学校校门面向公路或者城市主要道路、车流量较大的,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在该路段修建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临近学校门口的路段设立减速、限速、禁鸣等设施和标志;学校门口车流量较大的,应当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派出交通管理人员疏导交通。 第三十二条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临时就餐及托管场所,应当取得餐饮、住宿等经营许可;工商、卫生、公安、教育等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用于接送学生的车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校车运营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许可。 第三十四条学校应当投保校方责任险,所需经费由旗县级人民政府承担。 第三十五条禁止在学校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办公室等师生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第三十六条禁止在学校周边从事下列活动: (一)200米范围内设置未成年人限入、禁入场所; (二)生产、经营、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三)学校门口两侧200米范围内摆摊设点、流动经营。 第四章 教师 第三十七条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学校不得聘用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资格考试、资格认定和资格证书登记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第三十八条教师应当依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九条自治区实行统一的教师职务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实行按岗聘用、竞聘上岗。 第四十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教师的岗位设置、骨干教师配备、学科带头人培养、先进教师评选应当向民族学校和农村牧区学校倾斜。 第四十一条自治区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编制管理部门,适时修订教职工编制标准。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未经旗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抽调、借用在职教师。 第四十二条教师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并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待遇。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聚居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旗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交流。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异地交流教师、特岗教师、支教教师建设教师周转宿舍。 学校应当每年组织教师进行健康体检,所需费用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 第四十四条自治区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牧区、偏远地区、山区、老区和边境地区乡镇以下学校任教,并在工资、社会保险、报考公务员或者研究生等方面享受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四十五条自治区对长期在农村牧区和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六条评聘副高级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时,有农村牧区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教或者支教经历的教师优先评聘。 第四十七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对民族学校的教师,应当制定专项培训计划。 第四十八条对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由旗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经培训仍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解聘或者安排其转岗。 第四十九条在职教师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停课; (二)接受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财物和其他利益; (三)擅自在其他教育机构兼职兼课; (四)组织或者参与课外有偿补课活动; (五)以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方式侮辱学生人格;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组织的教师交流和支教活动;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教育教学 第五十条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第五十一条学校和教师应当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未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要求学校开设地方课程和专题教育课程。 第五十二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课程评估机制,保障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 第五十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德育基地和校内外活动场所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博物馆和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学生免费开放。 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公共设施,应当对学生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第五十四条学校应当通过学科课程、集中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第五十五条学校和教师应当推行课程改革,尊重学生学习机会、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本身规律设计教育教学活动。 第五十六条学校应当按照课程计划开设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以上。 第五十七条未经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庆典活动。 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 第五十八条学校应当开展每学年一周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第五十九条教师应当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控制学生课外书面作业量。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监测学生课业负担,每学期公告一次。 第六十条适龄儿童、少年的法定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传统美德、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第六十一条以蒙古语或者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民族学校,在开好本民族语言文字课程的基础上,应当按照课程计划开设汉语和外国语课程。 以汉语言文字授课为主的民族学校,应当加授本民族语言文字或者开设本民族语言会话课程。 民族学校应当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第六十二条自治区支持少数民族文字教学用书的编译出版、教学课件及音像资料的开发、使用。 第六十三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以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学校(班)应当推广蒙古语标准音和蒙古文标准写法。 第六章 考核评价 第六十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监控和鉴定教育质量。 第六十五条旗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的考试,以分年级、分学科抽测为主,不得组织大规模统考;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随机性抽测,并形成教育质量评估报告。 第六十六条自治区逐步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结果作为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六十七条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主要划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也可以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多个等级。 第六十八条对学校的评价应当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文化建设以及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第六十九条对教师的评价应当以职业道德、学习能力、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第七十条对学生的评价应当以思想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身心健康为重点。 对非毕业年级学生的评价应当以综合性评语为主,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对毕业年级学生的评价可以采用综合性评语加评价等级的方式呈现。 第七十一条不得以学科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得以学科考试成绩为学生排名次。 第七章 经费保障 第七十二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七十三条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自治区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并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学校使用。 第七十四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并按规定比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教育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教育事业。 第七十五条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民族学校(班)、特殊教育学校(班)的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同类、同规模普通学校。 第七十六条旗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上级政府拨付的公用经费补助基础上,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在上级政府拨付的取暖费补助基础上,全额承担学校取暖费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市辖区人民政府全额承担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其标准不低于旗县(市)同类、同规模学校。 第七十七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向民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倾斜。 第七十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第七十九条审计机关应当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第八十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一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履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十二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的; (二)未定期对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场地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鉴定并及时维修的; (三)未按照规定履行维护学校及周边秩序和安全职责的。 第八十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采取措施组织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 (二)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生辍学的; (三)未执行自治区确定的教学制度、教育内容和课程计划的; (四)未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 第八十四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校长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通过考试、擅自附加条件选拔新生入学或者将其作为编班依据的; (二)违反规定收取择校费及其他费用的; (三)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或者擅自设立实验班的; (四)违反课程计划的规定开设或者减少课程及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八十五条在职教师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八十六条适龄儿童、少年的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按时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旗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第九章 附则 第八十七条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有关法规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有关法规未作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本办法。 第八十八条本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