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法 首页 地方法规 地方人大 内蒙古 查看内容

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条例(2010年修正本)

内蒙古 发布于 2023-8-16 02:09

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条例(2010年修正本)制定机关: 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时效性: 已修改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10.12.20施行日期: 2000.04.07题注: (1999年10月29日呼和浩特市第十 ...

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条例(2010年修正本)

制定机关: 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

时  效 性: 已修改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10.12.20

施行日期: 2000.04.07

题     注 : (1999年10月29日呼和浩特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0年4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 根据2010年8月27日呼和浩特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2010年12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2010年12月20日呼和浩特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一)》修正)(编者注:修改内容见根据2013年10月31日呼和浩特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13年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2013年12月17日呼和浩特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二号公布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条例>的决定》修改的《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条例(2013年修正本)》)

全文

第一条为了保障和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民族教育是本市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在编制、经费、师资、教材、校舍、设备等方面,优先重点保证民族教育发展。

兴办民族学校坚持以公办为主、集中办为主、寄宿制为主、助学金为主的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对民族教育捐资助学,支持兴办各种私立民族学校。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办的民族幼儿园、民族小学、民族中学、民族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及普通学校的民族班(以下简称民族学校)。

第四条民族学校应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历史、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五条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民族学校教育教学的活动。

第六条市、区(旗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民族教育工作。同级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协助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民族教育工作。

第七条市、区(旗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少数民族聚居情况,优先确定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发展规划、布局和办学结构。要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

第八条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开办、停办、合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第九条民族学校的名称一般按照地方名称加民族名称的形式组成。

第十条民族学校的主要行政领导一般应当由相应少数民族的公民担任。学校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相应少数民族教师。

第十一条民族学校的办学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

各级人民政府对民族学校所需水、电、取暖费用,应当根据本地区上年度民族学校在校学生人均支出水平足额核定,并及时拨付到位。对民族学校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同类费用按本地区上年度民族学校在校学生人均支出水平的60%核定。

教育费附加每年用于民族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教育费附加总额的10%。

第十二条国家下达的少数民族教育补助费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城市建设维护费、国家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扶贫资金以及市、区(旗县)民族机动金,每年都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扶持民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民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活动。

民族学校的校办企业享受校办企业和民族企业有关优惠政策,创收收入可以按一定比例用于弥补学校经费不足。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民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配备教学设备,保证民族学校的教学设施高于或者不低于同级同类普通学校的一类标准。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少数民族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不得低于80%,并优先普及少数民族学生高中阶段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应当提供必要的资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少数民族盲、聋哑和弱智等残疾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第十六条民族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用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学校(班)要推广蒙古语标准音。

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学校,应当从小学阶段加授汉语文,中学阶段开设外语,具备条件的,也可以从小学阶段开设外语;用汉语文授课的民族学校,小学阶段应当加授少数民族语文,并开设外语,具备条件的,中学阶段可以加授少数民族语文。

第十七条民族学校教师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并取得教师资格。民族学校优先选择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

市、区(旗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族学校的在职教师每三年至少安排一次进修或者培训,对经考试合格者,由培训主管部门发给继续教育证书,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

第十八条市、区(旗县)人民政府人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分配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指标时,对民族学校以按正常比例分配的指标为基数,增加不低于25%的中级和中级以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指标。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倾斜优先解决民族学校教师的住房。

第二十条在民族学校任教满5年的教师,上浮一档工资;每满10年,并经考核胜任本职工作的,将上浮工资定为固定工资,同时再上浮一档工资。

凡在民族学校任教的汉族教师,其子女初中毕业升学时,享受少数民族学生待遇。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区(旗县)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因管理不善,责任心不强,使在校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

(二)将学校校舍、场地及其他设施出租、出让或者挪作他用,妨碍正常教学秩序的。

第二十二条对克扣、挪用、侵占教育经费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责令退还全部款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宗教或者封建迷信活动,妨碍民族学校教育教学的;

(二)传播淫秽物品毒害学生身心健康的;

(三)鼓动学生聚众参与非法组织及其他非法活动的;

(四)侮辱、殴打教师、学生的;

(五)侵占或者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其他设施、设备的。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阅读 121·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