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企业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机关: 吉林省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8.05.08 施行日期: 1998.05.08 题 注 : (1998年5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91号发布)(编者注:本办法已被2007年10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11月6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195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废止部分政府规章和公布现行有效规章目录的决定》废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企业产权转让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企业产权转让行为,促进企业资产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本结构,保护企业产权转让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企业产权转让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均须遵守本办法。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产权转让是指企业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其他财产权通过出让、受让或者通过其他有偿转让方式变更、转移财产所有或者占有主体的行为。 产权转让可以是企业产权的部分转让,也可以是企业产权的整体转让。部分转让的标的是企业一定比例的产权,整体转让的标的是企业资产的全部产权。 第四条企业产权转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有利于资源配置,提高资产整体运营效率; (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三)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国有产权转让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计划、经济贸易、工商、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对国有产权转让实施监督。 第六条非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按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章 企业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凡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尖端技术的企业、具有特定用途的公益性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稀有金属开采企业、国家专营行业和产业的企业,除经国家特别批准外,不得进行产权转让。 国家产业政策确定重点发展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垄断性较强的行业,以及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国家支持发展的骨干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出让企业部分产权,但国家应保持控股。 第八条下列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出让方应当是拥有出资权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尚未建立的,由同级政府授权的部门作为出让方;被出让产权的企业本身不得作为出让方: (一)非公司制国有企业产权整体或者部分转让; (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国有产权转让; (三)集体企业、联营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中国有产权转让。 第九条非公司制国有企业转让其直接拥有出资权的企业产权以及依法人财产权处分资产,出让方为该企业。 第十条下列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批准: (一)非公司制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整体转让; (二)向个人、私营企业、境外投资者等转让企业国有产权。 特大型、大型的非公司制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的整体转让应报国务院审批。 第十一条非公司制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部分国有产权及重要国有资产的转让,应报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批准,并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备案;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尚未建立的,应报政府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公司制企业(不含国有独资公司)股权转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非公司制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征求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属于地方管理但有上级主管部门投资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被转让的国有企业原有职工(含离退休职工),由出让方和受让方协商安置。 职工安置所需费用应在确定产权转让底价时作出安排。 对职工没有妥善安置的,不得进行国有产权转让。 第十五条企业产权转让的受让方可以是境内外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三章 产权转让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六条企业产权转让可以采取协议、拍卖、招标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七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一般应当通过产权转让中介机构进行;经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也可以不通过产权转让中介机构进行,但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有关程序。 企业非国有产权转让可以通过产权转让中介机构进行。 第十八条产权转让中介机构是依法设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十九条设立产权转让中介机构,须经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取得由其颁发的《产权转让中介机构资格证书》,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二十条产权转让中介机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遵守国家和本省有关产权转让及管理的规定; (二)为产权转让提供场所,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发布产权转让公告; (三)接受产权转让双方的委托撮合产权转让成交; (四)查验产权转让双方主体资格和条件; (五)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产权转让情况。 第二十一条设立产权转让中介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 (二)有与从事产权转让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和现代化办公设施; (三)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其中注册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和资产评估师各不少于1人; (四)有完善的交易规则和章程。 第二十二条产权转让中介机构以提供中介服务为目的,可以向交易双方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或佣金。收费标准由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省物价部门、省财政部门核定。 第二十三条进入产权转让中介机构进行产权转让的出让方和受让方应当分别向产权转让中介机构提出申请。 出让方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出让主体资格证明; (二)产权界定文件和产权登记证书; (三)职工代表大会、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 (四)政府有关部门同意转让的文件; (五)资产评估报告和评估确认文件; (六)需要出具的其他材料。 受让方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人营业执照或者本人合法身份证件; (二)资信能力证明; (三)对被出让企业债务的处理意见; (四)对被出让企业职工的安置意见; (五)需要出具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四条进行国有产权转让的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核实财产、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委托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机构不得高估或者低估资产价值,不得重复评估和收费。 国有产权转让涉及土地、房屋价值的,由具有该项业务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纳入整体的评估结果和确认结果。 国有产权转让评估价值按国家规定须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 第二十五条国有产权转让的出让方应当根据评估确认结果确定产权转让底价,成交价可以在底价的基础上有一定幅度的浮动,浮动价低于底价90%的,应经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六条企业进入产权转让中介机构转让产权的,应在产权转让中介机构主持下,由出让方和受让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书面产权转让合同。 产权转让合同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让方和受让方的名称(或姓名)、地址(或住所)、法定代表人; (二)产权转让的标的; (三)产权转让的方式; (四)产权转让的价格及价款的支付方式和时间; (五)产权转让前的债权、债务处理; (六)被转让企业职工的安置办法; (七)产权的交接事宜; (八)产权转让的有关费用负担; (九)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十)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十一)违约责任; (十二)法律、法规规定和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七条企业产权在整体转让时,出让方和受让方应当就债务如何处理达成协议,出让方自协议签订之日起20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无法书面通知债权人的,应当自协议订立之日起30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3次。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内,有权要求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担保的,不得进行产权转让。 出让方和受让方达成协议,债务随企业转移给受让方的,应征得债权人同意,并由债权人与受让方重新签订合同予以确认。 第二十八条国有产权转让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后,由产权转让双方当事人持合同和有关文件到国有资产、工商、税务、土地、房产、劳动等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 无产权转让合同,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产权转让企业档案处置按照国家《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执行。 第四章 国有产权转让收益的管理 第二十九条国有产权转让收益是指出让收入扣除清理债务、安置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以及支付转让费用后的净收入。 第三十条国有产权转让收益按下列规定收取和使用,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出让方为政府授权的部门的,其国有产权转让收益,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缴,同级财政主管部门组织收取,并按投资各方投资比例分别划归各级政府,纳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专项用于国有资本再投入。 (二)产权出让方为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其国有产权转让收益由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收取。 (三)产权出让方为企业的,其国有产权转让收益由该企业取得。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职责权限依法处罚外,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经国家特别批准擅自转让国有资产的,责令其改正,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转让的,责令其改正,并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转让双方分别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产权转让时没有进行资产评估,或评估后没有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责令补办评估或确认手续,并按国家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无产权转让合同,有关部门给予办理相关手续的,其变更登记无效,并由有关部门对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产权转让中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物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产权转让公告及其公布的文件中有意使用虚假说明或记载的; (二)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 (三)超标准收取产权转让服务费的。 第三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已开发的资源性国有资产和行政事业单位用于经营的国有资产产权转让,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实施前已设立的产权转让中介机构未办理资格审批手续的,应当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办理资格审批手续。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