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体育市场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本)制定机关: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时效性: 现行有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16.09.29施行日期: 2016.09.29题注: (1999年3月26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 ...
重庆市体育市场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本)制定机关: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 时 效 性: 现行有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16.09.29 施行日期: 2016.09.29 题 注 : (1999年3月26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6年9月29日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6]第43号《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重庆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等十三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全文 第一条为了规范体育市场秩序,保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体育经营活动及体育市场管理均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体育经营活动及体育市场管理的范围是: (一)经营性的体育俱乐部、体育活动中心、体育度假村(区、营)和其他有固定设施的体育经营活动场所; (二)经营性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 (三)经营性的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体育娱乐活动; (四)经营性的体育培训活动; (五)体育中介服务、赛场广告; (六)其他体育经营活动。 体育经营活动的具体项目,根据国务院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体育项目或国际体育组织认定的体育项目予以确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从事健康有益的体育经营活动;鼓励和支持体育经营者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服务。 第五条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是体育市场的主管部门。 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范围内体育经营活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区、县(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本地区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宣传、执行有关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体育市场发展规划; (三)制定体育市场管理制度; (四)按管理权限审批各类体育经营活动,并核发经营许可证; (五)监督检查体育经营活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六)分级组织培训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核发专业岗位证书;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体育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促进体育市场的发展。 公安、工商、物价、卫生、税务、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体育市场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所经营的体育活动相适应的名称和场所; (二)有必要的资金和符合标准的体育设施、器材; (三)有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相应的安全、卫生保障条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对从事危险性大、技术性强、投资额较大的体育项目的经营活动实行许可证制度。 对从事一次性体育经营活动的实行审批制度。 其他体育项目的经营活动实行备案制度。 体育经营许可证由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条申请从事体育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向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下列资料: (一)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申请书; (二)体育经营活动的场所、设施及组织实施方案; (三)有关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 第十一条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办理体育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应进行审查,在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答复。予以批准的,应发给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从事攀岩、射击、探险、拳击、蹦极跳、保龄球、热气球、航空、赛车、高尔夫球、跳伞、动力伞、滑翔伞、悬挂滑翔、摩托车、摩托艇、无线电、铁人三项、马术、赛艇、极限运动、滑冰等危险性大或专业技术性强及投资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由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从事武术、游泳、漂流、帆船(含帆板)、雪橇、气功、皮划艇等危险性大或专业技术性强的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由区、县(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通过体育赛场广告等方式筹集资金的,应报经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十四条国内省级以上或跨区、县(市)以及有境外运动员(队)参加的商业性单项或综合体育竞赛、表演、展示和展销等经营活动,由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其它体育经营活动由区、县(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举办经营性体育培训由所在区、县(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并向同级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手续;跨区、县(市)的,由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并向市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六条建立体育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报县以上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七条体育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八条经营者必须亮证经营,未经批准不得改变经营项目、内容和场所等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须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体育经营者应当负责体育经营活动场所的安全、卫生,防止环境污染。 第二十条举办体育竞赛或体育表演的经营者,应当负责其场内观众的安全。 第二十一条组织经营性体育表演和从事技术培训的经营者应当确保表演和培训质量。 第二十二条体育经营者必须聘用持有相应专业岗位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体育项目的教练、技术培训、应急救护等工作。 第二十三条严禁体育经营者利用体育经营从事淫秽、封建迷信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十四条营业性体育场所不得接纳未按规定取得合法资格的经营者进行营业性体育经营活动。 第二十五条擅自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由区、县(市)以上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其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二十六条体育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体育经营许可证。 (一)聘用未取得体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专业岗位证书的人员从事教练、技术培训、应急救护等工作的; (二)为未取得合法资格的体育经营者提供场地的; (三)擅自改变体育经营活动的项目、内容、场地的; (四)伪造、变更、涂改、租借和擅自转让体育经营许可证的。 第二十七条体育经营者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二十八条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的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本条例适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条例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