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法 首页 地方法规 地方人大 云南 查看内容

昆明市执法责任制条例

云南 发布于 2023-8-21 15:14

昆明市执法责任制条例制定机关: 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时效性: 失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00.12.01施行日期: 2000.12.01题注: (2000年9月27日昆明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 ...

昆明市执法责任制条例

制定机关: 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00.12.01

施行日期: 2000.12.01

题     注 : (2000年9月27日昆明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00年12月1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编者注:此条例已被2016年6月28日昆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7号《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昆明市执法责任制条例>的决定》废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市,保障本市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冤案、错案和其他违法执法行为的发生,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执法责任制是依法确定执法主体资格,明确执法职责,规范执法行为,追究违法执法责任,加强执法保障与监督的制度。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执法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第四条

本市各级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实行执法责任制的工作负责。

市、县(市)区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实行执法责任制的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其办事机构承办具体工作。

第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监督本级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实行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情况。

第二章 执法主体

第六条

依法行使行政、审判、检察职权的国家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行业主管部门是本条例所称执法机关,具有执法主体资格。

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取得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第七条

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法制部门向社会公告。

本级人民政府所属两个以上工作部门实施同一法律、法规的,应当各司其职,职责划分不明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并向社会公告。

第八条

行政机关将法定职责依法委托给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组织的,应加强对其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并对其执法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九条

依法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经考试、考核合格,取得执法资格并持有相应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活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审判、检察机关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的取得和丧失,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执法人员因调动、辞退、退职、退休的,原所在单位应当及时收回其执法证件。

第三章 执法责任

第十条

执法机关应当根据法定职责,明确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

第十一条

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执法、文明执法,不得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第十二条

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有关申请、诉讼、申诉、举报、控告等应当受理而不及时受理的;

(二)应当立案、撤案而未予立案、撤案的;

(三)应当履行行政管理职责而不及时履行或者无故拖延的;

(四)应当提请、批准、决定、执行逮捕而未予提请、批准、决定、执行逮捕的;

(五)应当移送起诉、提起公诉或者抗诉而未予移送起诉、提起公诉或者抗诉的;

(六)超规定时限,无故拖延办案的;

(七)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案件主要证据,请求执法机关和办案人员调查收集而不予调查收集的;

(八)应当对影响案件主要事实认定的证据进行鉴定、勘验、查询、核对,以及应当采取证据保全措施而无故不办理的;

(九)不执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判决、裁定的;

(十)应予处罚、强制执行而不予处罚、强制执行的;

(十一)应征收的税费而不征收或者不应征收而征收的;

(十二)应当给付、发放的款物而不予给付、发放或者无故延迟给付、发放的;

(十三)应当赔偿而不予赔偿的;

(十四)其他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

第十三条

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应当遵守法定程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越管辖范围、法定期限的;

(二)越权、滥用职权执法的;

(三)违法干涉下级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的;

(四)违反回避规定的;

(五)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的。

第十四条

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当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私自受理,违法立案的;

(二)违法决定实施拘传、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劳动教养或者以其他方式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超期羁押、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四)违法决定保外就医、减刑、假释的;

(五)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相对人以及唆使他人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相对人的;

(六)侮辱人格或者变相侮辱人格的;

(七)违法使用武器、警械的;

(八)违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的;

(九)刑讯逼供或者非法传讯他人的;

(十)违法对财产采取解除或者查封、扣押、冻结、收缴等措施的;

(十一)违法实施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十二)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集资,摊派费用、劳务或者违法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履行义务的;

(十三)索要、收受、侵占和违法使用当事人及其他有关人员财物的;

(十四)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刁难、敲诈勒索或者对抵制、检举、控告其违法行为的当事人打击报复的;

(十五)违法干涉、限制律师行使诉讼权利的;

(十六)违法变更或者废止承包经营合同的;

(十七)侵犯企业合法经营自主权的;

(十八)其他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第十五条

执法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判决、裁定,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程序合法,不得有失公正。

第十六条

执法机关在执行工作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法执行第三人或者案外人财产的;

(二)重复查封、扣押、冻结当事人财产的;

(三)严重超标的查封、冻结、扣押、变卖当事人财产的;

(四)鉴定、评估、变卖被执行财产时,指使有关部门压低或者抬高价格的;

(五)违法实施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的。

第十七条

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涂改、隐匿、伪造、偷换、故意毁损有关记录或者证据的;

(二)出具虚假检验、鉴定、勘验、评估结论和其他证明文件的;

(三)妨碍作证或者指使、支持、授意他人作伪证,以及以欺骗、威胁、利诱方式收集证据的;

(四)在刑事诉讼案件中,故意遗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重要犯罪事实的;

(五)在报告案情时,故意隐瞒主要证据、重要情节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法规,作出错误裁判和处理决定的;

(七)向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友或者有关人员通风报信、泄露秘密的;

(八)包庇、私放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的;

(九)其他徇私枉法的。

第十八条

执法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罚没收入的规定,实行罚缴分离、收支分离,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对执法人员规定罚没收入指标的;

(二)将罚没收入与执法机关或者执法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的;

(三)将法定职责以各种形式转化为有偿服务的;

(四)挪用、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没收入的。

赃款赃物的移交和处理,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在执法活动中,执法人员故意违法执法或者因过失违法执法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下列规定确定责任人:

(一)因承办人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而发生案件处理错误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二)评估人、检验人、勘验人、鉴定人违法执法作出错误结论的,由评估人、检验人、勘验人、鉴定人承担责任;

(三)因审核人、复核人、复议人、批准人更改或者授意他人更改事实、证据、定性和承办人的意见而造成案件处理错误的,由审核人、复核人、复议人、批准人承担责任;

(四)审核人、批准人或者批准机关纠正承办人或者承办机关的违法执法行为,或者未发现证据材料中的错误造成错误的,由承办人或者承办机关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或者批准机关负责人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五)执法机关负责人指使或者授意承办机构、承办人违法执法的,由该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承办机构负责人和承办人承担相应责任;

(六)对应当提请行政办公会、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等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而不提请研究,造成违法执法的,由承办机构负责人、承办人或者有关负责人承担责任;

(七)行政办公会、检察委员会研究决定造成违法执法的,由其主要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支持错误决定的人员承担相应责任;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造成违法执法的,由导致和支持错误决定的人承担责任;

(八)上级执法机关维持下级执法机关的错误决定、判决、裁定的,由该上、下两级执法机关的有关人员分别承担责任;下级执法机关向上级执法机关请示的案件,上级执法机关批复决定错误的,由上级执法机关承担责任,但下级执法机关提供的材料、证据有误的,由下级执法机关承担责任;

(九)上级执法机关改变下级执法机关的决定、判决、裁定,造成违法执法的,由上级执法机关的有关人员承担责任;上级执法机关纠正下级执法机关的错误决定、判决、裁定的,由下级执法机关的有关人员承担责任。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由执法机关主要负责人承担责任:

(一)实行执法责任制工作不力的;

(二)对违法执法责任人查处不力的;

(三)本机关违法执法问题突出或者多次发生重大违法执法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

违法执法责任的追究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执法机关应当指定具体工作机构,对违法执法行为进行调查、提出意见,由行政办公会、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确定违法执法责任及追究形式。

追究违法执法责任人,由责任人所在单位按管理权限和有关程序办理,需由人事、监察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对违法执法的责任人视情节和后果,按照下列方式予以处理:

(一)责令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暂停执法活动;

(四)调离执法岗位或者辞退;

(五)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处理方式。

执法人员违法执法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

违法执法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赔偿义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予以赔偿。实行国家赔偿后,应当责令违法执法责任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责任人主动纠正违法执法行为,并积极挽回损失或者未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执法出现错误的,可以不予追究执法人员责任:

(一)因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适用时出现偏差的;

(二)因出现新的证据,使原认定事实和案件性质发生变化的,但故意隐瞒或者因过失遗漏证据的除外;

(三)因相对人、当事人过错造成错误裁判和处理的;

(四)因国家法律、法规修订或者政策调整而改变原裁判和原处理决定的;

(五)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予追究的。

第二十五条

对违法执法责任人作出处理决定后,处理机关应当及时将处理决定书面通知本人。本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向有关机关申请复议或者提出申诉。复议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 保障与监督

第二十六条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依法赔偿制(以下简称“三制”),并将建立和落实“三制”工作的情况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有关工作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其上级执法机关报告。

第二十七条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法律、法规责任分解制度,按照主管和协管的不同责任,将执法责任落实到相关的执法机构和人员。

第二十八条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法律、法规的宣传制度和执法人员培训制度。

第二十九条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本机关、本系统的执法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执法行为。

第三十条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举报、投诉、回访制度和执法监督员制度、执法评议制度;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应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行政机关还应当建立执法层级监督制度。

第三十一条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执法公示制度,将法定的执法范围、职责、标准、原则、时限、程序及收费依据等向社会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按规定上报备案。

第三十三条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执法考核制度和案件质量评查制度,考核、评查的结果,应当作为对执法人员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四条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执法人员回避制度,凡与案件本身及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裁判和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的失职、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机关控告、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认真核实和查证控告、举报内容,依照法定程序及时处理,并为控告、举报人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压制、打击报复控告、举报人。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阻挠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三十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采取下列方式,对本级执法机关执行本条例的情况实施监督:

(一)听取和审议关于实行“三制”工作的报告;

(二)依法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调查、视察和评议;

(三)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四)受理申诉和意见,依法开展个案监督;

(五)依法提出质询;

(六)依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监督方式。

第三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执法机关实行执法责任制不力,或者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根据情节可以作出如下处理:

(一)责成有关机关自行复查、纠正违法执法行为;

(二)责成有关机关自行修改或者撤销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

(三)提出意见或者发出《法律监督书》;

(四)根据质询、审查、调查或者审议情况,作出相应的决定、决议;

(五)依法撤销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或者建议人民代表大会罢免其选举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处理方式。

执法机关在收到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提出的意见或者《法律监督书》后,应当在两个月内,将纠正的情况连同处理结果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执法机关对违法执法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应当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级执法机关报告。

第三十八条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及作出的错误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权责成其改变或者撤销。

第三十九条

检察机关依法对侦查、审判活动和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所、看守所的管理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执法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行政监察、审计机关依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对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一条

依法接受委托的组织中的执法人员,以及涉及执法活动的鉴定人员、记录人员等违法执法的,参照本条例追究其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阅读 551·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