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法 首页 地方法规 地方人大 河南 查看内容

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

河南 发布于 2023-8-27 20:26

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制定机关: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时效性: 失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9.08.06施行日期: 1999.08.06题注: (1999年7月30日海南省第 ...

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

制定机关: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9.08.06

施行日期: 1999.08.06

题     注 : (1999年7月30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1999年8月6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编者注:本规定已被2009年9月25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9年9月27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公布 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废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本规定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三条

全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应当遵循本规定。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全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本规定确定的管理权限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业务上接受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指导和监督。

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机构编制管理监督工作。

第二章 国家机关机构设置

第六条

全省各级国家机关机构的设置应当做到职能明确、分工合理、规范高效。

全省各级国家机关的机构依法设立后,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保持稳定。

第七条

全省各级国家机关的机构设置应当根据本地区人口的多少、地域范围的大小、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确定。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工作部门。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分为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综合办事机构或者实行助理员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一般不设立办事机构和政府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政机构。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议事协调机构。为处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或者撤销的期限。

严格控制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的,不得另设议事协调机构。

第十条

省级、地级市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可以设立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

县级国家机关各工作部门一般不设立内设机构。

第十一条

本省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充分评估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机构设立方案,方案主要包括下列事项:

(一)设立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机构的类型、名称和职能;

(三)与业务相近的机构职能的划分;

(四)内设机构的名称和职能;

(五)机构的人员编制和人员结构比例;

(六)机构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

增设内设机构,应当参照前款规定制定方案。

在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国家机关机构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少数民族人员的结构。

第十二条

撤销或者合并机构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撤销或者合并机构的理由;

(二)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职能的消失、转移情况;

(三)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人员编制的调整和人员的分流。

撤销或者合并内设机构,应当参照前款规定制定方案。

第十三条

省、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机构。

第三章 事业单位机构设置

第十四条

设立事业单位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因事制宜、合理布局、平衡发展的原则。禁止擅自设立事业单位和确定事业单位级别。

第十五条

设立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省、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二)有规范的机构名称;

(三)有明确的举办主体;

(四)有明确的职责任务;

(五)有合法、稳定的经费来源;

(六)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需的设备设施;

(七)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设立事业单位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设立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机构的类型、名称、级别和职责任务;

(三)机构的人员编制、职位设置;

(四)机构的经费来源。

事业单位增设内设机构,应当参照前款规定制定方案。

第十七条

撤销或者合并事业单位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撤销或者合并机构的理由和依据;

(二)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职责任务的消失、转移情况;

(三)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人员编制的调整和人员分流;

(四)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资产的处置。

撤销或者合并事业单位内设机构,应当参照前款规定制定方案。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应当反映其机构的所属关系、地理位置、主要职责、任务和组织方式等。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负责办理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设立、撤销和合并的申报事宜。

第二十条

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的设立、撤销、合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经批准设立、合并或者撤销,均必须按照规定办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事业单位依法举办的营利性经营组织,必须实行独立核算,依照国家有关公司、企业等经营组织的法律、法规登记管理。

第四章 人员编制管理

第二十二条

全省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的原则。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审批机构编制时,不得突破总量限制。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加强对机构编制的管理监督。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人员编制包括人员数量定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

全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人员编制,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使用的行政编制,行政机关使用的行政编制或者专项编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使用的专项编制,事业单位使用的事业编制。

第二十四条

本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根据职能配置、职位分类、业务范围、编制定员标准等条件,按照精简原则确定。

第二十五条

本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在机构设立时一并确定,并以此作为单位人员流动、干部任免和财政部门拨付经费的依据。

各级财政部门不得拨付超编人员的经费。

第二十六条

本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已满的,不得增加人员。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人员的,必须按照编制管理规定报请批准增加编制后,方可办理人员录用、调入手续。

各级国家机关不得使用行政性收费支付超编人员的工资。

第二十七条

实行国家机关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包干制度。本省各级国家机关人员达到人员编制85%以上的,按编制人员数量定额拨付经费;经费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第五章 管理权限与审批程序

第二十八条

全省各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的设立、合并、撤销,实行分级管理和审批的原则。

机构设立必须按照审批程序进行,专项呈报,专项审批。严禁非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擅自审批设立机构或者提高机构级别。

第二十九条

下列事项,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方案,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议和有关机关同意后,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批准:

(一)全省各级国家机关机构设置和调整总体方案;

(二)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和调整;

(三)全省各级国家机关行政编制、专项编制总额的确定和调整。

前款第二项事项,还应当由省人民政府依照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条

本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构设立和调整的总体实施方案,经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依照有关规定报请批准。

第三十一条

下列事项由有关部门提出方案,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议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一)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机构设立和调整总体实施方案;

(二)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的职能配置和调整,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确定;

(三)全省事业单位机构设立和调整的总体方案;

(四)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和调整。

前款第四项事项,还应当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依照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二条

下列事项,由有关机关或者部门提出方案,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

(一)全省各级国家机关行政编制、专项编制总额的分配;

(二)省级国家机关行政编制、专项编制、内设机构、单位领导职数的调整;

(三)省属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设立以及人员编制的确定或者调整;

(四)市、县、自治县财政拨款事业编制总额的确定和调整。

第三十三条

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其职责由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决定。

第三十四条

市、县、自治县、市辖区各类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设立、调整和人员编制的确定和调整,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报请省、市、县、自治县、市辖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

第三十五条

下列事项由有关部门提出方案,经市、县、自治县、市辖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审议后,报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批准:

(一)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调整总体实施方案;

(二)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能配置和调整,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确定;

(三)市、县、自治县、市辖区所属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调整总体实施方案;

(四)市辖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置和调整;

(五)乡(镇)人民政府综合办事机构的设置和调整。

前款第(四)项事项,还应当由市辖区人民政府依照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六条

下列事项由有关机关或者部门提出方案,报市、县、自治县、市辖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

(一)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乡(镇)国家机关行政编制、专项编制和财政拨款事业编制总额的具体分配;

(二)乡(镇)人民政府综合办事机构的职能调整;

(三)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乡(镇)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的调整。

第三十七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提高工作效率,严格遵循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的规定,不得违反规定增加编制和安排人员。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按照机构设立和编制管理权限,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撤销或者纠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擅自变更机构名称的;

(二)干预下级业务部门机构设立和人员编制管理的;

(三)擅自改变上级批准的机构设立和调整方案的;

(四)超过规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的;

(五)拨付超编人员经费的;

(六)擅自设立机构(包括内设机构)或者擅自提高机构级别的;

(七)擅自扩大机构职能的。

违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设立的机构、调入的人员应当予以撤销、辞退。

第三十九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不按照规定审批机构和人员编制,致使该地区的机构和人员编制超过控制的总量,由上级主管部门予以纠正或者责令改正;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本地区机构和人员编制超过控制总量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和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不及时纠正和报告的,对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有失职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有徇私舞弊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本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人员,由行政监察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全省县级以上政党组织、政协、人民团体的机构编制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阅读 453·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