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法 首页 地方法规 地方人大 河南 查看内容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决

河南 发布于 2023-8-28 00:27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  制定机关: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时效性: 已修改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7.11.27施行日期: 1997.1 ...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

制定机关: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

时  效 性: 已修改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7.11.27

施行日期: 1997.11.27

题     注 : (1997年10月24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7年11月27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4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编者注:修改内容见根据2012年5月30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 2012年5月30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6号公布 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修正的《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本)》)

全文

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对《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监督检查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专职执法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二、第二十三条修改为:“检验机构对所出具的检验结果负责。

“伪造检验数据或者伪造检验结论的,责令更正,可以处以所收检验费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因检验结论错误而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三、第二十五条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已售出的产品,责令限期追回,尚未售出和已追回的产品,予以没收或者销毁;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一)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

“(二)生产国家已明令淘汰的产品的;

“(三)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

“(四)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

“(五)生产、销售法律、法规禁止生产、销售的其他产品的。”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七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八条:“生产者、销售者伪造或者冒用产品产地、厂名、厂址、条码、商品标识、名优标志、合格标志、合格证明、检验报告的,责令公开更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六、第二十七条和第二十八条合并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可以处以违法所得15%至20%的罚款:

“(一)限期使用的产品,未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

“(二)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未标明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的;

“(三)剧毒、危险、易碎、储运中不能倒置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不符合相应要求,未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注意事项的。”

七、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拒绝负责产品的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的,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可以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八、删去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九条。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附: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本)(1994年8月15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0月24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消费者以及生产者、销售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及质量监督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省、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技术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卫生医药、商检、劳动安全、公安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本系统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用户、消费者及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团体和新闻舆论机构,对产品质量实行社会监督。

第四条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必须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切实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生产、销售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应当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第五条生产者对其产品应当实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确保产品质量。

第六条销售者必须对所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进货应当实行索证和验收制度。产品在保证期内并非用户或者消费者使用或者保管原因所造成的质量问题,由销售者先按国家有关规定负责产品的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或者依双方约定予以解决。其产品质量责任属于生产者、供货者或者储运者的,销售者有权向有关责任方索赔。

第七条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和其他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监督检查部门)依职权对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质量违法行为。

监督检查部门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检查方法行使检查职责。

监督检查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专职执法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省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制定本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实行报检、检验、监管机构职能分离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由中介机构代理报检,检验机构经资格审查合格后独立检验,面向社会有偿服务,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行使监管行政职能。

第十条监督检查部门以抽查为主要方式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管理,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用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抽查。抽查的主要内容是产品是否具有真实、合法的检验报告或者合格证明。

被检查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干扰抽查。

第十一条监督检查部门对产品进行抽查,不得收费。所需费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第十二条监督检查部门在监督检查时,可行使下列职权:

(一)要求被检查人提供有效的产品检验报告或者合格证明;

(二)对质量有疑问而又不能提供有效检验报告或者合格证明的产品,对虽有检验报告、合格证明但与产品明显不一致的,可以封存样品,并责令被检查人按规定送检;

(三)询问被检查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证明人,并要求提供证明材料和有关资料;

(四)查询、复制与质量违法行为有关的协议、帐册、单据、文件、记录、业务电函和有关资料;

(五)发现被检查人有质量违法行为时,可以责令其暂停生产、销售,提供生产、销售及库存产品的数量和情况。

第十三条监督检查部门在产品质量监督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采取封存、扣押强制措施:

(一)法律、法规、规章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

(二)属于案件的证据,又可能灭失的物品;

(三)不封存将产生社会危害的产品。

封存、扣押产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日。封存、扣押对检验有特殊时间要求的产品,按检验所需时间顺延;对封存、扣押时保质期不足一个月的产品,应当在保质期内处理完毕。

第十四条消费者协会有权受理产品质量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参与监督检查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请产品质量纠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新闻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各级人民政府对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能应当予以支持。

第十五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依据:

(一)已发布的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二)产品说明、合同、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所明示的质量指标或者状况;

(三)产品说明、合同、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所明示的质量指标或者状况严于本条第一项所列标准的,按其所明示的质量指标或者状况。

第十六条省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对经考核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发给合格证书,并向社会公布其可以从事检验的产品及项目。

省技术监督部门对取得合格证书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每2年进行一次复核。

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得从事产品质量检验业务。

第十七条省技术监督部门接到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考核申请后,应当在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对已受理考核申请的,应当在2个月内作出考核结论。逾期不作出决定或者对决定、考核结论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八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对报检单位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和检验结论,该数据和结论可以作为质量监督、质量仲裁的依据。

第十九条质量监督检查部门或者其他报检机构抽取样品时,必须出示有效文件、证件,并按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抽取样品。

检验机构应当按送检或者责令送检的法律文书所规定的内容收验样品和检验,一般产品应当在10日内,不易储存的食品类产品应当在储存有效期内,出具检验报告(技术上对检验时间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并及时将检验结果分送送检单位和当地质量监督行政主管部门。

样品在检验后仍有使用价值的应当予以退还,复检样品在留样期满后退还。

第二十条当事人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结果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检验结果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复检。经复检证实原检验结果有误的,应当予以改正;原检验结果正确的,应当予以维持。复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二十一条对取得有效质量检验报告或者合格证明的产品,任何单位不得在有效期内对其相同检测项目进行重复检验。确属监督检查需要的,应当由监督检查部门支付样品及检验费用。

第二十二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收费标准,由省物价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检验机构对所出具的检验结果负责。

伪造检验数据或者伪造检验结论的,责令更正,可以处以所收检验费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因检验结论错误而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二十四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送检的技术资料、商业秘密负有保密责任。检验机构或者检验人员泄露被检验人的产品技术秘密或者商业秘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已售出的产品,责令限期追回,尚未售出和已追回的产品,予以没收或者销毁;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一)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

(二)生产国家已明令淘汰的产品的;

(三)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

(四)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

(五)生产、销售法律、法规禁止生产、销售的其他产品的。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销售者具有前条所指的明知:

(一)销售者参与假冒伪劣产品生产的;

(二)销售者不按法定质量标识及要求进行检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仍然进货销售的;

(三)对销售的产品不能指明其合法的生产者或者供货者的;

(四)对销售的产品不能提供合法的进货票据、证明或者进货价明显低于市场价而又无正当理由的;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向社会发布的质量信息或者当地新闻媒介已公开揭露其产品存在质量缺陷,仍进行销售的。

第二十七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八条生产者、销售者伪造或者冒用产品产地、厂名、厂址、条码、商品标识、名优标志、合格标志、合格证明、检验报告的,责令公开更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可以处以违法所得15%至20%的罚款:

(一)限期使用的产品,未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

(二)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未标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的;

(三)剧毒、危险、易碎、储运中不能倒置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不符合相应要求,未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注意事项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拒绝负责产品的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的,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可以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一条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广告代理、设计、制作、发布服务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没收和罚款使用省财税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收据。没收和罚款金额按规定上缴同级地方财政。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范围决定。法律法规对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各监督检查部门在执行分工职责时,应当相互配合、协助,但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第三十四条从事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包庇质量违法行为的,由其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因监督检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违法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由作出行政行为的机构先行赔偿,再视情节向直接责任人追偿。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当事人对行政强制措施或者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或者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逾期既不履行处罚决定又不申请复议或者起诉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阅读 261·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