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义务教育条例制定机关: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时效性: 现行有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3.11.16施行日期: 1993.11.16题注: (1993年10月20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
长春市义务教育条例制定机关: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 时 效 性: 现行有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3.11.16 施行日期: 1993.11.16 题 注 : (1993年10月20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93年11月12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1993年11月16日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就学 第三章师资 第四章学校 第五章办学条件和经费 第六章管理与监督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全市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在已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第三条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第四条实施义务教育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管部门。 实施义务教育,农村实行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办学,县(市、区)、乡(镇)两级管理;市区实行市、区两级办学,市、区两级管理。 第五条实施义务教育以国家办学为主。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按规定单独或联合举办小学、初级中等学校。 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的实施义务教育规划,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县(市、区)、乡(镇)应按规划完成义务教育。 完成义务教育的乡(镇),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评估验收的书面报告,经县(市、区)人民政府认可,报市人民政府评估验收。 完成义务教育的县(市、区),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评估验收的书面报告,经市人民政府认可上报省人民政府评估验收。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在经费、师资等方面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少数民族学校给予照顾。 第九条适龄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少年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他们要给予关怀、照顾。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义务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为实施义务教育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 就 学 第十一条凡年满七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应做出规划,创造条件,使入学年龄逐步过渡为六周岁。 盲、聋哑和弱智儿童的入学年龄一般不超过九周岁。 第十二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招用应接受义务教育或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务农或从事其他工作,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交学费,只交杂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国家规定城乡最低生活标准的学生,免交杂费。 第十四条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休学的,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须持有关证明材料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经过批准。缓学、休学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年。缓学、休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在校年龄不得超过十八周岁,盲、聋哑和弱智学生不得超过二十周岁。对已超过接受义务教育年龄又未完成规定义务教育年限的,发给肄业证书,注明就读年限和所达到的学业程度,使其离校。 第十六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学区招生。适龄儿童、少年应到户籍所在地学区内的学校就学。 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的招生对象和办法应报请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到非户籍所在地借读的适龄儿童、少年,应经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开具借读证明,向居住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申请接受义务教育,到指定学校就学,并按规定交纳借读费。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不得拒收。 公安部门在办理临时户口时,对适龄儿童、少年没有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或义务教育学校就学证明的,不予办理临时户口。 第三章 师 资 第十八条教师应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应爱护学生,禁止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十九条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中等师范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初级中等学校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按规定进行资格考试。特殊教育专任教师要经过专门培训。 本条例实施前任教的教师,未具备本条例规定学历的,按国家规定的过渡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全社会应当尊重中小学教师。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对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禁止侮辱、殴打教师。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不得截留师范院校按计划分配到义务教育学校的毕业生改做其他工作。 定向分配到义务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必须严格执行服务期制度。 第二十二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做好教师的考核和评聘工作。对不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要调离教育教学岗位。 第二十三条优先发展师范教育,使中等师范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其办学条件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建校标准,保证师资培训经费。 第二十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小学和初中教师中具有专科和本科学历的比例。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注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 第二十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领导干部进行学校管理理论和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 第二十六条民办教师实行工资制。 民办教师的工资中统筹加国家补助的部分应不低于当地公办教师工资的三分之二,并应逐步达到当地同类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民办教师的工资原则上应按月发给,不能按月发给的要保证当年兑现,不得拖欠。 民办教师的工资,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乡筹县管。 民办教师不承担义务工。 第二十七条要逐步建立健全适合民办教师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县级人民政府要设立民办教师保险福利基金。 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享受特殊教育津贴。特殊教育津贴标准不低于本人基本工资的25%。 第四章 学 校 第二十八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 第二十九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选用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教科书,推广使用普通话,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 第三十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残疾儿童、少年和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关怀、帮助,不得歧视。 第三十一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民主法制、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在行为规范养成上下功夫,使德育落到实处。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办出各自的特色。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加强和改善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提高教学水平,从实际出发,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第三十二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要有固定的劳动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农村学校应有足够的校田地或林地、池塘。 第三十三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第三十四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开展各项工作、活动和整体环境建设都应坚持有利于育人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从事商业活动,不得在校园周围从事妨碍教育教学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园、校舍、财产及设施等要予以保护,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或变相侵占。 第三十六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每学期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义务教育验收标准和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一次自查,并将自查结果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第三十七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第三十八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使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第三十九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建立学生家长委员会或开办学生家长学校,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征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配合。 第四十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向学生收取费用,必须按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开学前应将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学生推销教科书之外的书刊。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代收费。为学生服务的项目,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不得强行统一办理。 第五章 办学条件和经费 第四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的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本着就地就近、适当集中的原则,设置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小学的设置,学生上学路程一般不超过1.5公里;初级中等学校的设置,学生上学路程一般不超过5公里。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或停办实施义务教育的各类学校(班),市区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县(市)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二条市区和五个县(市)要办好聋哑学校。办学规模应满足所有聋哑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 各县(市、区)有条件的要举办弱智儿童学校。不具备条件的,要在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开设弱智儿童、少年辅读班,保证90%以上弱智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四十三条初等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一般应分别设校。除少数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外,小学不得设初中班或初级中等职业技术班。应尽量减少完全中学。 第四十四条在市区、城镇改造和建设中,应根据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合理规划、调整小学和初级中等学校的布局及规模。市区和县(市)、镇制定建设规划时,应有教育行政部门参加,校舍设计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 凡市区、城镇开发区范围内的学校网点,原来已经有的,要按建设规划确定的发展规模,进行改建或扩建;原来没有的,要配套建设新的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做到教育设施与开发建设同步进行。学校网点建设的费用,由开发单位承担。 开发区内原有学校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标准等,按学校发展规模,均不得低于有关规定的标准。 第四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当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划,分期分批达到省政府制定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标准。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应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办学标准,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也应逐步达到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办学标准。 第四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切实保证义务教育经费落实。 各级人民政府每年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使义务教育的正常经费比财政留用收入增长的比例高1--2个百分点,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有所增长。 地方机动财力应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义务教育事业。 乡(镇)财政收入应主要用于义务教育事业。 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不得低于普通学生的2倍。 第四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继续给予勤工俭学以优惠政策,帮助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校勤工俭学的收入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 第四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学校的制度。把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作为对有关负责人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依法实施义务教育作为评选先进乡(镇)、村的必备条件。 第五十条各级人民政府要监督有关部门履行实施义务教育的职责,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每年定期听取各有关部门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情况的汇报。政府每年至少应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一次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情况。 第五十一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把检查评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第五十二条市、县(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应设立教育督导机构。 教育督导机构为本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执法监督部门,负责对本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和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对本行政区域内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违法案件的处理情况实行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设教育执法监督员。执法监督员由乡(镇)人民政府任命,报县(市)、区教育督导部门备案。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五十三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各级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奖励或授予荣誉称号: (一)依法实施义务教育成绩显著的; (二)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教学、教改、教研、管理等某一项工作上有突出成就的; (三)忠于职守,师德高尚,为普及义务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 (四)主动承担困难,自愿到偏远、贫困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 (五)积极捐资助学的; (六)尊师重教,为发展义务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 第五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当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要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并责令其纠正: (一)因工作失职,未能如期实现义务教育规划目标的; (二)无特殊原因,未能如期达到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要求的; (三)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合格后,复查不合格的; (四)在城市(镇)规划和建设中,无特殊原因未能保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的合理;未能保证学校在新建、改建、扩建时达到省规定的占地、建筑面积和建筑标准的; (五)违法开办、停办、裁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 (六)非法抽调、招聘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合格教师改做其他工作的; (七)未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辞退具有教师资格合格证书的民办教师的; (八)违反国家规定,截留师范院校毕业生改做其他工作的; (九)使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十)对学生辍学未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的; (十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应当在该地区或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或使未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停学、退学的; (十二)违背教育方针,改变教学计划,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教育质量低,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 (十三)滥发毕业证书或义务教育证书的; (十四)非法向学生及家长索要或摊派钱物、推销物品的; (十五)非法向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征收费用,向学校乱摊派的; (十六)擅自将学校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改作他用的; (十七)具有其他妨碍义务教育实施行为的。 第五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当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占、克扣义务教育经费,挪用义务教育款项的; (二)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的。 第五十六条有下行列为之一的,当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当地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扰乱学校秩序的; (二)侮辱、殴打教师、学生的; (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 (四)侵占或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设施的; (五)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活动的; (六)利用封建迷信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活动的; (七)在学生中传播淫秽书刊、物品及进行其他有害学生身心健康活动的。 第五十七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市、区、城镇由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或有管理教育职能的街道办事处进行批评教育、农村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送其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可视具体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措施强制其履行义务。 第五十八条对招用应当接受和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从事其他雇佣性和营利性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国家《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九条未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向学生销售学习参考资料、报刊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对主要责任者及单位领导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被处罚单位和个人,应按处罚机关的处理决定缴纳罚款。罚款一律上缴当地财政。 第六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