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条例制定机关: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时效性: 已修改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7.11.19施行日期: 1992.11.17题注: (1992年11月15日浙江省第七届人民 ...
浙江省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条例制定机关: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 时 效 性: 已修改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7.11.19 施行日期: 1992.11.17 题 注 : (1992年11月15日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2年11月17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7号公布 1992年11月17日起施行)(编者注:修改内容见根据1997年11月12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 1997年11月19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3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条例〉的决定》修正的《浙江省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条例(1997年修正本)》) 目 录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查处范围第三章监督检查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严厉打击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保护国家、企业和其他生产、经销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监督本条例的实施。 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卫生部门有权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商品的行为。 公安、监察、医药管理、税务、物价、财政、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和协助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工作。 消费者协会、质量管理协会、行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团体以及新闻单位,应当加强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第四条从事商品生产、经销的单位、个人,应当建立健全商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对其生产、经销的商品质量负责。禁止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 各企业主管部门应当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生产、经销商品;发现企业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积极配合有关机关做好查处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保护举报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对举报或协助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有功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并为其保密。奖励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章 查处范围 第六条下列行为均属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一)生产、经销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二)生产、经销假冒他人商品的产地、企业名称或代号的商品的; (三)生产、经销虚构、冒用许可证标志的商品的; (四)生产、经销虚构、冒用认证标志的商品的; (五)生产、经销虚构企业名称的商品的; (六)生产、经销名称与质地不符、以假充真的商品的; (七)生产、经销主要指标不符合标准的商品的; (八)生产、经销掺杂使假、偷工减料的商品的; (九)生产、经销用残次零部件组装、以次充好、以旧充新、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商品的; (十)经销过期、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十一)生产、经销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销的商品的; (十二)其他属于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 第七条下列行为,经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或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明文指出不改正的,即视为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一)生产、经销无标准、无检验合格证的商品的; (二)生产、经销限期使用的商品而未标明或未如实标明生产日期和失效时间的; (三)生产、经销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而未标明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商品的; (四)生产、经销未按有关规定标明规格、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含量的商品的; (五)生产、经销处理商品(含次品、副品、等外品)而未在商品或其包装的显著部位标明“处理品”(或“次品”、“副品”、“等外品”)字样的; (六)生产、经销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而未标明有关标识或未按规定提供使用说明的; (七)生产、经销未按规定标明产地、企业名称、企业地址和其他项目的商品的。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生产、经销他人注册商标标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生产、经销商品的标牌、铭牌、包装物、说明书。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提供资金、原辅材料、场所、运输工具、生产设备等生产、经营条件或提供银行帐户、发票、合同、证明等方便条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提供广告宣传服务。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支持、包庇或纵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时,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受理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投诉和举报; (二)询问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单位或个人,对有关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 (三)检查与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有关的场所、财物,查扣或封存假冒伪劣商品及其原辅材料、生产工具; (四)查阅、复制、扣留与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帐册、文件、广告宣传品和其他资料; (五)按规定程序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查询与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有关的往来款项,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单位或个人的相应存款; (六)对假冒伪劣商品的销毁、技术处理或重新加工实施监督; (七)发现生产、经销严重危及工农业生产、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商品的,责令立即停止生产、经销; (八)行使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把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饲料、电器、医疗器械、药品、食品等危及工农业生产、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商品的行为,列为监督检查的重点。 第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时,应当出示有关证件,使用工商行政管理或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统一执法文书。 违反前款规定的,受检者有权拒绝检查。 第十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时,需要对有关商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的,应当抽取样品及时送交法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必要时可对需要抽样检验的商品先行查扣或封存。检验机构应当在省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检验并作出检验结论。 受检者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并为检查和检验工作提供方便。 抽取样品的数量和技术方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经检验属假冒伪劣商品的,商品检验费和样品损耗费由受检者承担;经检验不属假冒伪劣商品的,商品检验费和样品损耗费由送检者承担。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对商品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在接到检验结论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检验结论的检验机构或其上一级部门申请复验。在申请复验期间,对有异议的商品不得擅自启封。经复验证明原检验结论正确的,由申请复验者承担商品检验费;经复验证明原检验结论错误的,由原检验机构负责更正,并承担商品检验费和样品损耗费;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生产者、经销者对依照本条例封存或查扣的商品在规定期限内不认领的,采取封存或查扣措施的机关有权作无主财产处理。 第十八条对本条例所列的违法行为未明确规定查处机关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依照谁发现谁查处的原则查处;对同一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第十九条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查处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案件,凡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分别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省、市(地)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工作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发现下级部门行使职权不当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二十一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卫生部门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解决。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有本条例第六条第(一)项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停止生产、经销,责令消除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没收非法所得,没收商品,处非法所得2倍以下或经营额20%以下或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有本条例第六条第(二)、(六)项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处罚。 第二十四条有本条例第六条第(三)项行为的,责令停止生产、经销,责令消除虚构、冒用的许可证标志,没收非法所得,处非法所得3倍以下或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有本条例第六条第(四)项行为的,由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销,责令消除虚构、冒用的认证标志,没收非法所得,处非法所得3倍以下或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有本条例第六条第(五)项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停止生产、经销,责令消除虚构的企业名称,没收非法所得,处非法所得2倍以下或经营额20%以下或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有本条例第六条第(七)、(八)、(十)、(十一)项行为的,责令停止生产、经销,没收非法所得或销货款,没收商品,责令销毁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处非法所得2倍以下或经营额20%以下或80000元以下的罚款。 有本条例第六条第(八)项行为,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处罚。 第二十八条有本条例第六条第(九)项行为的,责令停止生产、经销,没收非法所得,没收商品,责令销毁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处非法所得2倍以下或经营额20%以下或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有本条例第六条第(十二)项行为的,经省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比照第六条其他项所列的最相类似的行为处罚。 第三十条有本条例第七条行为之一的,没收非法所得,没收商品,处非法所得2倍以下或经营额20%以下或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从重处罚,并可按规定权限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饲料、电器、医疗器械、药品、食品等危及工农业生产、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商品的; (二)以团伙等形式有组织地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 (三)以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为常业的; (四)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被查处后再犯的; (五)以支付或收受“回扣”、“好处费”手段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 (六)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所得或销货款,并依照《商标法》处罚;用于非法生产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印版,责令销毁或予以没收。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缴非法生产、经销的标牌、铭牌、包装物、商品说明书,没收非法所得,处50000元以下的罚款;用于非法生产标牌、铭牌、包装物、商品说明书的工具、印版,责令销毁或予以没收。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没收非法所得,收缴非法提供的合同、证明、发票,处5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没收非法提供的资金、原辅材料、运输工具、生产设备等财物;属投机倒把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为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发票的,也可由税务机关依法处理。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广告客户和广告经营者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公开更正,没收非法所得,处宣传费用5倍以下或3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或广告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可由有关部门按规定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单位有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行为或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除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处罚外,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由有关部门按规定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至第三十二条所规定的各项行政处罚,可单处也可并处。 第三十七条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对举报或协助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打击报复的,有关部门应当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单位和个人,在依法查处后3年内不得授予其荣誉称号;已经授予的,由授予部门予以撤销。 第四十条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逾期未缴纳罚、没款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缴纳,并每日加收罚、没款总额1‰的滞纳金;拒绝缴纳罚、没款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依法变卖其等额财物抵缴罚、没款,并可按规定程序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帐户上直接划拨。 依照本条例收缴的罚、没款和没收物品变价款,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四十一条当事人对依照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提起诉讼。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的程序,依照《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执行。 当事人对依照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在规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拒绝、阻碍工商行政管理和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工商行政管理和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在执行职务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按规定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