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法 首页 地方法规 地方人大 上海 查看内容

上海市高校科技产业暂行规定

上海 发布于 2023-8-5 11:49

上海市高校科技产业暂行规定制定机关: 上海市人民政府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 失效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2.05.25施行日期: 1992.05.25题注: (1992年5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编者注:本规定已 ...

上海市高校科技产业暂行规定

制定机关: 上海市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92.05.25

施行日期: 1992.05.25

题     注 : (1992年5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编者注:本规定已被2001年1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96号令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上海市重点项目设备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15件规章宣布自然失效的决定》废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的综合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振兴上海经济,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高校科技产业,是指高校根据其学科特长和科技综合优势,对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含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一定批量的生产,并逐步向社会扩散而创办的科技型产业。

第三条

高校科技企业为经济实体,是校办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创办科技产业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技术及知识产权均属国有资产。

第四条

本市鼓励高校兴办科技产业,市计委、经委、科委、外经贸委和市财政局、税务局、劳动局、人事局、工商局和海关、银行等部门对高校科技产业实行优惠政策。

第五条

本市高校科技产业生产的产品,其性能、质量和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并达到一定生产批量,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由市有关部门报请国务院主管部门和国家海关总署批准,列入限制进口的产品目录。

第六条

高校发展科技产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办好一个或几个骨干企业。每个高校要逐步形成一、二个市场前景好、技术成熟度高、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的拳头产品。

第二章 组织领导和管理体制

第七条

建立上海市高校科技产业协调组(以下简称市协调组)。市协调组由分管副市长主持,市计委、市经委、市科委、市对外经贸委、市政府教卫办、人事局、市财政局、市高教局、人民银行市分行等有关方面负责人,部分大学校长和有关专家组成。其职责是:制定本市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协调有关委、办、局和其它单位与高校科技产业的有关工作;认定校办科技产业和项目;主持货款项目的认定和审批;组织交流科技产业的工作经验;审查和监督高校科技产业经费的使用;负责奖惩工作。

第八条

市高校科技产业协调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协调组办公室),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和若干名专职人员组成,挂靠市政府教卫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第九条

各高校应按国家教委(教备厅〔1990〕010号)文的规定,建立校办产业归口管理机构以及下属机构,对全校科技企业(含其他产业)统一进行管理。

第十条

高校科技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法人资格。各高校按事业、企业两种运行机制的不同要求,实行“一个学校、两种管理”的模式,对科技企业在人事、财务、分配等方面实施企业化管理,使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第十一条

具备第二条规定的企业,由学校填写科技产业项目申请书报市协调组办公室,由市协调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议后报市协调组审定。

第三章 优惠政策和扶植措施

第十二条

凡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的高校科技企业可以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1.国务院国发〔1989〕10号文件及本市贯彻实施意见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市协调组认定符合高新技术产业标准的高校企业,可比照享受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进出口业务、资金信贷、人员出入境、人事、劳动工资等优惠政策。

2.属出口创汇、替代进口、支农扶农以及符合国家重点发展方向的项目,可优先列入市的发展计划。

3.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纳入市经委的技术改造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以及消化吸收引进项目计划。对执行较好的项目和产品,市经委可组织鉴定。

第十三条

经审定的高校科技产业的项目,均纳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学校对科技产业的投入,包括固定资产,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

第十四条

高校科技产业所创外汇,五年内全额留给企业。有出口创汇的高校,可设立一个留成外汇额度帐号,以支持高校企业创汇的结算。凡在浦东新区或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注册的高校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集团,可享受高校和浦东新区或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双优惠政策,对在浦东开办的科技企业,经市外经贸委批准,可授予自营进出口权。凡经审查对已签订中外合作协议项目和因科技产品出口需要而进行对外经营、安装、维修、售后服务的直接有关人员,其出国审批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及时给予解决,外汇开支可从该企业留成的外汇中支付。

第十五条

高校科技产业的利润以及从合资企业分得的高校部分的红利,免征所得税。一般纳入学校基金部分不低于35%,纳入企业发展基金不低于30%,其余由科技企业按规定自主分配。对于初创的高新技术产业或重大技术改造时期投入较大的科技产业,学校有权适当调整分配比例,以支持科技产业的发展。

第十六条

鼓励和吸引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发和经营,在中试期间,企业投入部分的所获利润享受高校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

第十七条

高校科技产业资金的来源如下:

1.市政府拨款;

2.学校主管部门的投入;

3.学校自筹;

4.有条件的高校企业和高校集团公司可按《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发行科技产业股票和债券,对高校参股部分所获利润可享受高校优惠政策。

第四章 科技产品的推广和转移

第十八条

高校科技产业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把高校科技产品,逐步向经济部门推广和转移,或者进行合作生产,使双方优势互补。

第十九条

高校科技企业开发的产品,在形成批量生产后,一般5年内应移交市经委,由市经委组织企业定点生产。本市企业不愿或无法接受的产品,经市高校科技产业办公室核准后,向外地转移。

第二十条

凡向企业转移的产品,高校科技企业可按国家和本市有关技术转让的办法执行,并按签订的技术合同,收取技术转让费或利润分成。

第五章 人员、劳动工资

第二十一条

各高校必须有计划地培养从事高校科技产业的骨干,稳定发展各层次配套的科技产业队伍,科技产业人员的配备要纳入学校发展计划。

第二十二条

高校科技企业所需事业编制按在校学生数的5%-8%配置,由校办企业的归口管理机构统一掌握。高校科技企业所需其他编制,按科技企业发展需要配置,报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学校要发挥人才优势,组织有真才实学的人员到校办产业兼职或定期挂职,并制订必要的鼓励政策。

第二十三条

建立高校工程技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高校科技产业中从事开发、经营和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职务限额由各校切块解决。对于经费全部自给(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高校科技产业,在搞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的前提下,经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可按岗位设置,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第二十四条

高校科技企业应根据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可参照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有关的办法执行,实现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

第六章 检查、奖惩

第二十五条

凡列入高校科技产业发展项目,要定期进行检查落实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考核,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检查考核结果报市协调组审定。

第二十六条

建立高校科技成果开发奖励基金,奖金从全市高校校办企业利润中提取1%,其中50%由各校自行决定奖励,50%由市高校科技产业协调组给予奖励(奖励办法另订)。

第二十七条

享受本规定各项优惠条件的高校科技产业,凡考核不合格者,应限期整顿,整顿验收仍不合格的,报请市协调组批准后,取消优惠待遇,并限期偿还贷款。

第二十八条

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情况是衡量高校科技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考核高校工作实绩的基本标准之一,应列为高校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市政府教卫办负责解释。

阅读 236·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