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机关: 沈阳市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04.04.05 施行日期: 2004.05.01 题 注 : (2004年4月5日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33号公布 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编者注:本办法已被2007年10月29日沈阳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11月15日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79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废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用农产品,是指种植、养殖而形成的,未加工或者经初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农产品。 第三条本市对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经检验检测符合国家、省、市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逐步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 第四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对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级人民政府对食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实行责任制,统一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食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生产环节及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监督,指导生产基地和农村产地批发市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机制。 市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林果产品进入市场前生产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指导生产基地建立健全林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机制。 市商业管理部门负责商品流通领域行业管理,指导商场、超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机制。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假冒伪劣食用农产品以及超过国家和地方强制性质量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 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食用农产品卫生抽查和监督管理。 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食用农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发布,并会同农业部门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管,依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 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的生产环境及污染源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食用农产品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资源条件,制定符合安全质量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规划,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八条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应当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环境、生产设施,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建立投入品使用以及防疫、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等生产记录; (二)畜禽实行免疫后,佩戴免疫标识; (三)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自检机制。 非生产基地应当参照生产基地的管理方式,记录农药、肥料、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情况。 第九条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肥料应当符合国家规定,严禁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不得超量使用允许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不得违反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动物用药休药期的规定。 第十条在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其他生产场所不得建设污染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不得堆放、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第三章 食用农产品经营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实行市场准入的范围和农产品种类等,由市政府向社会公告。 实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范围是: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连锁店等。 实行市场准入的食用农产品种类为:粮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重点检测水果、蔬菜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重点抽检猪肉等产品中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 第十二条对具有认证资格机构认证的食用农产品,免除检疫,凭认证证书和专用标志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国外农产品凭入境检验检疫证书进入市场销售。 第十三条无认证证书、无产品检测合格证明的,必需进行现场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十四条畜禽产品进入经营场所,应当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猪、牛、羊胴体应当加盖检疫合格章。 外埠进入本市销售的畜产品(包括动物、动物产品),需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供有关检疫证明,经抽检合格,证物相符的方可销售。 第十五条各类食用农产品经营场所的开办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质量安全制度,配备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二)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流通档案;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检测人员,按规定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合格证明; (四)协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执行临时控制措施,对不合格产品实行无害化处理; (五)在市场内设立公示牌,对食用农产品检测结果、经营者信誉等进行公示。 第十六条实行准入制度的市场,食用农产品实行标志、标牌管理。对可以包装的农产品,实行分级包装上市,并在包装上标明产地、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不能包装的,应挂牌标明产地、生产者、经销者名称。 第十七条对列入本市重点名录的食用农产品及其生产者的下列信息,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汇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一)品名、品种、规格、商标; (二)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三)生产者获得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及其他专项许可的情况。 第十八条对食用农产品建立安全信用监督管理系统,由市农业行政管理等部门记载并向社会公示下列信息: (一)列入重点名录的食用农产品名单; (二)定点屠宰厂、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品养殖场名单; (三)获得驰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名单; (四)生产经营的食用农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受到有关部门查处、限期追回的情况; (五)责令暂停购进或者禁止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名单; (六)其他有关影响食品安全的信息。 第十九条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经营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检或定期检测。对经检测确定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应当责令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立即公告追回,对未销售或已追回的食用农产品,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 第二十条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上发现对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或具有潜在危害的产品,应当实施临时控制措施,责令停止购进、销售。危害消除后,应及时解除临时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违法生产和经营食用农产品的行为进行举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及时移交有权处理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未按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或在生产过程中未建立质量记录,致使无法追溯农药、肥料、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的,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未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或者使用假劣兽药、有毒有害物质的,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停止使用,并对有关责任者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在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其他生产场所建设污染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堆放、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无认证证书并未进行检测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无检疫合格证明或证物不符的,由动物检疫监督部门依法处罚。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市场开办者未配备质量检测设施、检测人员,或者未建立管理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整改;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在包装上或挂牌标明产地和生产者(经销者)名称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对抽检中确认的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由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经销者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无害化处理的,应予以销毁,并按规定处罚。 第三十条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对食用农产品的管理和监督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