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实施细则制定机关: 安徽省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失效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1986.11.24 施行日期: 1986.10.01 题 注 : (1986年11月2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皖政〔1986〕93号发布 自1986年10月1日起施行)(编者注:该件已被1992年7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35号发布 根据1994年1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50号修订发布的《安徽省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补充规定》废止) 全文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省境内的国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均按《暂行规定》和本细则实行职工待业保险制度。 第三条职工待业保险金按《暂行规定》第三条的规定筹集,由企业开户银行凭所在地市、县以上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劳动服务公司开具的待业保险基金缴纳通知单,按月代扣,转入劳动服务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专户。银行按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免征各种税金和附加,年终结余转入下年使用。 第四条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由地、市、县分别筹集,实行统筹安排,收支包干,分级管理,适当调剂。地、市、县筹集的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应缴省20%,供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地、市县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不敷支出时,可向省劳动局申请调剂;省劳动局的调剂基金不敷支出时,由省、地、市、县财政分别按“二八”比例补贴。 第五条职工待业救济金按以下标准发放:工龄五年以下的,每满一年工龄发给三个月救济金,但最高不超过十二个月;工龄五年以上的,在发给十二个月救济金的基础上,工龄每满一年再增发二个月救济金,但最高不超过二十四个月。救济金的标准为,第一至十二个月,每月为本人标准工资的75%;第十三至二十四个月,每月为本人标准工资的50%。 对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发放期限应扣除原企业已发给本人生活费的月份。 对重新就业又转为待业的、其重新就业的工作时间,可计为连续工龄,但待业救济金按其重新就业的工龄计发。 第六条职工待业期间因病就医的,按以下标准发给医疗补助费:工龄五年以下的,为医疗费的50%;工龄满五年不满十年的,为医疗费的60%,工龄在十年以上的,为医疗费的70%。因病或非因公负伤而解除劳动合同工人,其待业期间的医疗补助费应扣除在原单位已领取的医疗补助费。 待业期间的医疗补助费发放期限与待业救济金的发放期限相同。 第七条宣告破产企业的职工和濒临破产企业在法定整顿期间精简的职工,待业期间的医疗补助费标准,参照该企业原固定职工医疗待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在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中列支的待业职工转业训练费,可以用于建立培训设施、聘用教学人员以及其他必须开支的项目。用于扶持待业职工的生产自救费,可以由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劳动服务公司适当集中,组织待业职工开辟新的生产就业门路;也可以采取贷款形式,扶持职工进行生产自救。 第九条待业职工在离开原企业前,企业应与所在地、市、县以上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劳动服务公司联系,办理有关转移手续,移交职工档案。待业职工离开原企业后,应持企业发给的证明及《劳动手册》等证件,向劳动服务公司办理职工待业登记手续,领取职工待业登记证。 职工待业登记证由省劳动局制发。 第十条职工待业期间,应服从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劳动服务公司的管理,积极参加转业训练,创造再就业条件。待业职工重新就业,应根据社会需要、本人条件和志愿,在国家统筹规划的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 第十一条省、地、市、县(市辖区)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劳动服务公司应设立专管机构,负责做好待业职工的登记、建档、建卡、组织管理、筹集发放待业保险基金、转业训练、介绍就业,扶持和指导生产自救及自谋职业等工作。所需管理人员可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加,列事业编制。经费可在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费中列支。 第十二条各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劳动服务公司,应严格按照《暂行规定》和本细则的规定使用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不得挪作他用。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招用合同制工人,参照《暂行规定》和本细则执行,缴纳待业保险基金从行政费或事业费中列支。 第十四条本细则自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起施行,由省劳动局负责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