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法 首页 法律法规 地方法规 查看内容

普洱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2023-8-6 20:01| 发布者: xchenxjiex| 查看: 172| 评论: 0

摘要: 普洱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制定机关: 普洱市人民政府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 已修改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19.06.01施行日期: 2019.06.01题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 ...

普洱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制定机关: 普洱市人民政府

效力级别: 地方政府规章

时  效 性: 已修改

发布文号:

公布日期: 2019.06.01

施行日期: 2019.06.01

题     注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市容环境卫生,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普洱市各县(区)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处置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附属物、管网、道路设施等以及房屋装修产生的渣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的处置是指收集、运输、中转、倾倒、回填、消纳、利用等活动。

第四条

建筑垃圾管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科学规划、循环利用,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城市建筑垃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市容环境卫生、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建筑垃圾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应当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收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投诉、举报人。

第二章收集管理

第七条

建设工程施工应当符合绿色施工规范要求,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现场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建筑垃圾。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随意堆放、遗撒、倾倒建筑垃圾;

(二)将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

(三)擅自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建筑垃圾。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报备建筑垃圾处置方案,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单位编制的处置方案做好建筑垃圾的收集工作。

拆除、平场、挖占、修补、装修等产生少量建筑垃圾的工程或者因工程抢险等特殊情况需要紧急施工的,不需要报备处置方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将建筑垃圾投放到物业管理单位或者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指定的堆放点。

第十条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结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定的行驶时间、路线等意见,对建设单位报送的建筑垃圾处置方案进行备案,发放备案处置卡。

备案处置卡应当载明工程名称及地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运输单位、运输车辆车牌号、运输时间和路线、期限、消纳场所等事项。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硬质密闭围挡、公示牌,硬化工地进出口道路;

(二)配备保洁员,及时清扫、收集施工工地及周边建筑垃圾,设置车辆冲洗保洁设施(含冲洗池、冲洗机等);

(三)采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

(四)配备建筑垃圾收集管理人员,监督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装载,保证垃圾运输车辆密闭、整洁出场;

(五)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建筑垃圾并及时清运;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三章运输管理

第十二条

建筑垃圾运输实行市场化、规范化管理。

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经过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备案,取得备案准运卡。

各县(区)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运输单位、运输车辆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将建筑垃圾交由经过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备案的主体清运。

第十四条

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应当建立以下制度:

(一)安全生产管理;

(二)培训、运营、监督;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十五条

建筑垃圾运输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随车携带驾驶证、行驶证、备案处置卡(副本)、备案准运卡等相关证件;

(二)按照批准的时间和路线运输;

(三)运输至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倾倒;

(四)保持车辆整洁,密闭装载运输,不得沿途遗撒、泄漏、随意倾倒;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四章消纳管理

第十六条

建筑垃圾应当倾倒在建筑垃圾消纳场或者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指定的消纳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消纳建筑垃圾。

第十七条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规划、建设工作,建筑垃圾消纳场设置应当满足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会同市容环境卫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等部门,编制县(区)建筑垃圾消纳场设置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经营建筑垃圾消纳场。

第十八条

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并向消纳场所在地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核准手续:

(一)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批准文件;

(二)符合《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等相关行业标准;

(三)配备防尘、防污水外溢和渗漏、消毒杀菌等设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十九条

建筑垃圾消纳场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设置符合相关标准的环保设施,配备专人管理,保持建筑垃圾消纳场相关设备、设施完好并有效使用;

(二)出入口道路硬化,入场的建筑垃圾应当及时压实、覆盖;

(三)有健全的现场运行管理制度和完整的原始记录,如实填报建筑垃圾处置相关报表;

(四)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建筑垃圾消纳场不得擅自关闭或者拒绝消纳建筑垃圾,不得消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等危险废物。

第二十条

建筑垃圾消纳场达到设计容量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继续消纳建筑垃圾的,应当提前90日向社会公布停止消纳时间、新消纳场所等有关信息。

第二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需要消纳建筑垃圾进行堆坡造景、再生利用、回填场地的,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报备消纳方案。

第二十二条

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程项目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

城市管理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开展执法检查,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开展现场检查;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监督检查,不得妨碍、阻挠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运输单位、消纳单位或个人遗撒、泄漏或者随意倾倒建筑垃圾,造成道路或者环境污染的,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排除妨害、恢复原状。

道路、河道或者公共场所需要立即清除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会同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相关规定,立即实施代履行,履行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第二十六条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城市管理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建筑垃圾运输主体、车辆号牌、消纳场经营者名录等信息,提供免费查询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七条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运输单位、消纳单位违法处置建筑垃圾的情况,交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记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进行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依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施工工地未设置硬质密闭围挡,或者未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的;

(二)未及时清运建筑垃圾,或者未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二项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四项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擅自关闭或者拒绝消纳建筑垃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消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等危险废物的,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妨害、阻碍执法或者侮辱、殴打执行公务人员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政务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作出备案、核准文件的;

(二)对建筑垃圾疏于监管,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及时查处的;

(四)其他贪污贿赂、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法律责任中的行政处罚权,由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实施。尚未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由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

第三十七条

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建筑垃圾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